破书一堆 发表于 2010-11-29 13:00:21

2010年10月全国自考文学概论考前密押试卷(一)

2010年10月全国自考文学概论考前密押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目中

只有一个是符号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西方真正的表现说产生于19世纪初兴起的欧洲哪种文学思潮()

A. 古典主义

B. 浪漫主义

C. 现实主义

D. 现代主义

答案:B

解析:(P23)“表现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

然流露。西方的真正的表现说产生于19世纪初兴起的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中。

2. 杜甫的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所表达的文化意义是()

A. 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 叩问人的生存意义

C. 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

D. 憧憬人类的未来

答案:B

解析:(P43)

3.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为天!这几句采用的辞格形式是()

A. 当句对

B. 邻句对

C. 隔句对

D. 句中对

答案:C

解析:(P126)隔句对,又称扇面对,就是具有对偶关系的上下四个句子,第一句与第三句、第二

句与第四句分别相对,形同扇面。如: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为天

!(关汉卿《窦娥冤》)这个隔句对以呼天喊地的方式呼啸而出,可谓“感天动地”,令人倾洒

同情之泪。

4. 西方典型观传入我国的时间是()

A. 鸦片战争以后

B. 辛亥革命以后

C. 五四运动以后

D. 新中国成立以后

答案:C

解析:(P146)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西方典型观于“五四”以后传入我国,但真正的讨

论和应用是在建国之后

5. 构成意境论的"一个空间"是(

A. 情境空间

B. 物境空间

C. 想象空间

D. 幻觉空间

答案:C

解析:(P160)我国意境论的基本内容和理论框架大致在唐代已经确立。总的来说它有两大因素、

一个空间,即情与景两大因素和审美想象的空间。

6. 故事中所讲述的事件()

A. 就是历史

B. 总体上是真实的

C. 总体上是虚构的

D. 和现实生活没关系

答案:C

解析:(P191~192)故事中所讲述的事件从总体上说是虚构的,然而这种虚构的故事又要与现实

生活有某种关系。故事的虚构要合乎客观事物的发生和发展规律,这样就会给人以智慧的启迪。

7. 决定叙述视角的通常是()

A. 叙述时间

B. 叙述者

C. 叙述内容

D. 叙述结构

答案:B

解析:(P207)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焦,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叙

述视角的特征通常是由叙述者决定的。

8. 通过人物标记中的人物绰号直接显示人物性格的最典型的作品是()

A. 《救风尘》

B. 《金瓶梅》

C. 《水浒传》

D. 《西游记》

答案:C

解析:(P213)

9. 认为审美情感来源于艺术品的"有意味的形式"的是()

A. 苏珊·朗格

B. 黑格尔

C. 索绪尔

D. 克莱夫·贝尔

答案:D

解析:(P247)贝尔认为,艺术欣赏所引发的情感是审美情感,审美情感不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

体验到的情感,而是艺术形式引发的情感。审美情感来源于艺术品的“有意味的形式”。



10. 法国诗人马拉美说:"诗永远应当是个谜,这就是文学的目的所在。"这句话代表了()

A. 古典主义的抒情原则

B. 浪漫主义的抒情原则

C. 象征主义的抒情原则

D. 现实主义的抒情原则

答案:C

解析:(P259)

11. "风格"一词源于()

A. 拉丁文

B. 希腊文

C. 德文

D. 英文

答案:B

解析:(P290)据19世纪德国语言学家、文艺理论家威廉•威克纳格(1806—1869)的考证,在西

方,“风格”(style)一词源于希腊文,由希腊文传入拉丁文,再传入德文、英文等,取其

“雕刻刀”的本义,喻指“以文字装饰思想的一种特殊方式”。

12. 认为"文以气为主"的是()

A. 陆机

B. 刘勰

C. 曹丕

D. 袁宏道

答案:C

解析:(P322)

13. "屈、庄的相通,诗、骚的不同"有力地说明了()

A. 流派文化的差异

B. 地域文化的差异

C. 民族文化的差异

D. 时代文化的差异

答案:B

解析:(P345)

14. "气盛言宜"观点的提出者是()

A. 韩愈

B. 柳宗元

C. 欧阳修

D. 苏轼

答案:A

解析:(P351)韩愈曾提出“气盛言宜”的观点,其所谓“气”,就是指人通过道德修养使自己的

人格境界达到一定高度之后自然而然地产生的一种精神力量。



15. 灵感是"突然出现,瞬间即逝的短暂思维过程"的观点的提出者是()

A. 果戈理

B. 钱学森

C. 王国维

D. 维戈茨基

答案:B

解析:(P365)

16. 关于艺术简化,有一个有名的简化原则,即"任何作品的形式都应当在主题所允许的范围

内尽可能地简单,这是一个正确的艺术原则",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

A. 维戈茨基

B. 钱学森

C. 王国维

D. 鲁道夫·阿恩海姆

答案:D

解析:(P391)

17. 富于娱乐消遣功能,通俗易懂、流行畅销的文学类型被称为()

A. 纯文学

B. 美文学

C. 通俗文学

D. 精英文学

答案:C

解析:(P418)通俗文学又称大众文学,是一种通俗易懂、流行畅销的文学类型,富于娱乐消遣功

能。

18.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慷慨者逆声而击节……爱奇者闻诡而惊听"指出了()

A. 文学作品要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B. 文学作品必须具有可理解性

C. 文学作品的内涵不宜太艰深

D. 不同性格的人会有不同的趣味

答案:D

解析:(P419)刘勰指出不同性格的人会有不同的趣味,从而对不同审美特质的作品产生发自内心

的感应。

19. 《诗经》的注解属于下列哪种批评方法()

A. 印象式批评

B. 诠释式批评

C. 评点式批评

D. 抽象式批评

答案:B

解析:(P444)诠释式批评是以诠解词句、阐释原意为主的批评方法。我国历来有注经的文化传统

,《诗经》的注解即开诠释式批评之先河。



20. 下列文学体裁中源于原始宗教的祭祀仪式的是()

A. 诗歌

B. 散文

C. 小说

D. 戏剧

答案:D

解析:(P480)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

少有两个是符号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

选均无分。

1. 英国著名的文学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提出的广义的文化概念包括()

A. 物质设备

B. 精神方面的文化

C. 语言

D. 社会组织

E. 社会生活

答案:A^B^C^D^

解析:(P37)马林诺夫斯基对文化的界说与泰勒的界说是一致的。他详细说明了“文化的各方面

”:甲,物质设备;乙,精神方面的文化;丙,语言;丁,社会组织。

2. 文学象征意象分为()

A. 图画式意象

B. 符号式意象

C. 散文式意象

D. 诗歌式意象

E. 寓言式意象

答案:B^E^

解析:(P187)

3. 抒情的一般原则主要有()

A. 诚挚性原则

B. 狂热性原则

C. 独特性原则

D. 感染性原则

E. 真实性原则

答案:A^C^D^

解析:(P259~261)

4. 创作过程的基本环节包括()



A. 对生活的感触

B. 生活材料的储备与选择

C. 艺术构思

D. 艺术传达

E. 修改与润色

答案:B^C^D^E^

解析: (P386~387)所谓创作过程,就是作家从特定的创作动机出发,在创作冲动的驱使下所进

行的建构艺术世界的全部活动。它具体包括生活材料的储备与选择、艺术构思、艺术传达、修改

与润色等环节。

5. 审美体验的效果包括()

A. 审美的获取与升华

B. 娱乐的获取与升华

C. 情感的获取与升华

D. 知识的拓展与提高

E. 思想的拓展与提高

答案:A^B^C^D^E^

解析:(P430)所谓“审美效果”,是指接受者在审美体验的高潮阶段或实现阶段所产生的直接或

间接的一系列心理效应与最终成果。审美体验的直接效果包括审美、娱乐、情感方面的获取与升

华,间接效果是指知识、思想方面的拓展与提高。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1每小题4分,2、3小题每小题3分,共10分)

1. 文学典型

答案:(P145)是写实性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是人类创造的艺术至境的基本形态之一,也是中西文论共同发现和阐释的符合审美理想的范型模式之一,不过西方文论对它研究更充分,理论更成熟而已。

2. 叙事作品

答案:(P196)是指通过人对外部世界的体验所推动的构造艺术世界的言语行为形成的物化形态。

3. 自由语体

答案:(P312)是指在规范语体的基础上加以自由创造的语体。规范语体只是体现了一定体裁的体格,而只有自由语体才真正体现了作家的艺术品格,也即创作个性。自由语体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发展为风格的唯一途径。它本身就是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 试述文学意境的艺术特征。

文学意境的艺术特征有如下四个方面:

(1)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形象特征。情景交融就有三种不同类型:①景中藏情式;②情中见景式

③情景并茂式。

(2)虚实相生。

(3)生命律动。

(4)韵味无穷。

2. 什么叫叙述视角?简述几种叙述视角的不同情形。

叙述视角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叙述视角的特征是由叙述者决定的。总起来说有三种情形:第三人称叙述、第一人称叙述、第二人称叙述,同时还应注意,在具体叙述中有时会采取人称或视角变换的叙述方式。第三人称叙述是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立场进行的叙述。这类叙述的传统特点是无视角限制。叙述者如同无所不知的上帝,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出现在不同的地点,可以了解过去、预知未来,还可以随意进入任何一个人物心灵深处挖掘隐私。第一人称叙述的作品中叙述者同时又是故事中的一个人物,叙述视角因此而移入作品内部,成为内在式焦点叙述。这种叙述角度有两个特点:首先,这个人物作为叙述者兼角色,他不仅可以参与事件过程,又可以离开作品环境面向读者进行描述和评价。其次,他作为叙述者的视角受到角色身份的限制,不能叙述本角色所不知的内容,这种限制造成了叙述的主观性,但也正因如此读者才会产生身临其境般的逼真感觉。第二人称叙述是指故事中的主人公或某个角色是以“你”的称谓进行的叙述。在传统的叙事作品中,叙述人称一般是不变换的。有的理论家相信视角应当始终如一。事实上,视角的变换也是可以的。不仅叙述视角可以从所叙述的内容看出变换,故事中叙述人称也可以变换。

3. 作为创作主体的人有哪些特点?

(1)暂时放弃对现实的直接功利性关注。(2)想象力被充分调动起来。

(3)向创作对象投注强烈的情感。

4. 读者的期待视野包括哪些层次?

答案:(1)文学的期待。文学的期待是指读者对作品的艺术形式与审美特质方面的期待,包括作品的文学性、文体、表现方法、结构技巧、语言特点、艺术感染力等。(2)生活的期待。生活的期待是指读者对作品生活内蕴与思想意义方面的期待,包括作品的题材、主题、情节、故事的发展、作家的意图等。(3)价值的期待。价值的期待是指读者从接受动机与需求中产生的对作品价值的整体期待。

5. 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P462)(1)文学发展以社会发展为前提。①社会发展为文学内容发展提供基础。②社会发展为文学形式发展提供动力。③社会发展影响文学发展的机制。

(2)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1小题15分,2、3每小题10分,共35分)

1. 什么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它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P128)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是指文学语言组织的美的具体表现方式及其相应的构成

法则。它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内指性。

内指性,是文学语言组织的一个普遍的和基本的特征,是文学语言的毋须外在验证而内在自足的

特性。而日常用语往往指外在客观世界,寻求客观生活事实的验证。这表明,文学语言总是返身

指向内在心灵世界的,内在地自足的,它总是遵循人的情感和想象的逻辑行事,而不一定寻求与

外在客观事实相符合。例如李白的诗句“燕山雪花大如席”,只是表现燕山地区天气寒冷,并非

其地雪花有席子那么大。

(2)音乐性。

音乐性,是文学语言组织所具有的富于音乐效果的特性。作家在组织文学语言时,不仅追求表

“意”,而且要追求表“音”,甚至有时还会为着表音而重组语言,或者完全让表意服从于表音

。例如毛泽东把《智取威虎山》中的一句台词“迎来春天换人间”改成“迎来春色换人间”,以

“色”易“天”,既是为了求得表意上的具体生动,更是要追求音乐美。

(3)陌生化。

陌生化,主要是从读者的阅读效果来说的,指文学语言组织的新奇或反常特性。陌生化是俄国形

式主义文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来的。他认为,陌生化是与自动化相对而言的。自动化语言是那

种久用成“习惯”或习惯成自然的缺乏原创性和新鲜感的语言,这在日常语言中是司空见惯的。

而“陌生化”就是力求运用新鲜的或新奇的语言,去破除这种自动化语言的壁垒,给读者带来新

奇的感受。例如郭沫若在《凤凰涅槃》中写道:“火便是你。/火便是我。/火便是他。/火便是

火。”这些诗句似乎是逻辑不通、颠三倒四的,但正是这些新鲜而奇异的诗句,产生一种“陌生

化”的力量。

2. 试述文学风格的文化构成。

答案:(P338)文学风格总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形成和发展的,并为一定的文化所渗透,从而成

为一定文化的表征。从文化学的角度来分析,文学风格是由以下几个文化层面(或曰文化因素)构

成的:

(1)文学风格与时代文化。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化,作家生活于时代之中,不能不感受到时代的气息。作家的文学风格必然

要渗入时代文化的因素,表现出时代性。时代文化一般是由时代的语言的新变化、时代的新风尚

、时代的新信息、时代独特的心理、时代崇尚的艺术趣味、时代的新的审美理想、时代新的科学

特点融合而成的。文学风格总是这样或那样反映时代文化的特点,而形成文学的时代风格,并随

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文学的时代风格,是作家作品在总体特色上所具有的,特定时代的特征

,它是该时代的精神特点、审美要求和审美理想在作家作品中的表现。

(2)文学风格与民族文化。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传统。作家生活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能不受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作

家的风格必然渗入民族文化传统的基因,表现出民族性。民族文化一般由民族的语言文字、民族

的神话、民族的宗教、民族的习俗、民族的性格、民族的思维、民族的审美理想、民族的艺术、

民族的科学、民族的历史等特点融合而成的。风格总是这样那样反映民族文化的特点,而形成文

化的民族风格。

(3)文学风格与地域文化。

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文化。作家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地域中,不能不感受到地域文化的气息。作家的

文学风格必然渗入地域文化的因素,表现出地域性。地域文化是历史形成的,它一般由地域的语

言、地域的传说、地域的宗教、地域的习俗、地域的性格、地域的审美理想、地域的艺术等特点



融合而成的。风格总是这样或那样地反映地域文化的特点,而形成文学的地域风格。

(4)文学风格与流派文化。

包裹在个人风格外面的,还有流派文化层。流派风格是指一些在思想感情、文学观念、审美趣味

、创作主张、取材范围、表现方法、语言格调方面相近的作家在创作上所形成的共同特色,是一

种群体文化的表现。流派风格的多样化,往往是文学繁荣的一个标志。

总之,从文化学的角度来分析,文学风格是由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域风格、流派风格和个人

风格等几个层面构成的。这是文学风格的文化构成,是相对于文学风格的本体构成(文采、情调

、气势、氛围、韵味等)而言的。文学风格的各个文化层面不是独立自足的,而是相互联系、相

互渗透,构成为有机的统一体。无论是时代的风格,民族的风格,还是地域的风格,流派的风格

,抑或是个人的风格,最终都统一于作品的具体风格,并只有在作品风格的本体构成中得到实现



3. 如何理解文学批评的方式?

答案:(P441)一般而言,文学批评的方式包括以下三个要点:

(1)审美体验。

批评家首先要成为接受者,就必须对作品产生审美体验。文学批评的主要对象是文学作品。文学

作品是以情感与艺术形象来表现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因此,进行以文学作品为对象的文学批

评时,必须充分注意到对象的这一特征。也就是说,批评家应该以文学的方式阅读文学作品,以

审美的态度观照与体验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这是任何一个合格的文学接受者都能够做到的,批评

家首先应该做到。当批评家像普通读者那样进入阅读、欣赏的角色,在作品的形象世界中产生由

衷、真切的审美体验之后,他才拥有了批评作品的权利。

(2)理性分析。

理性分析,即批评家要跳出一般的接受过程而以冷静的审视目光对待作品。文学欣赏与审美体验

的主要特征是感受性。它以个人主观感受的结果为依据。即使含蕴着理性认识,也带着个人体验

与情感的印记。因此欣赏与体验允许个人偏爱的存在。文学批评虽然也必须首先感知艺术形象

,对艺术形象进行审美的把握,但它的主要特征是一种理性的分析、认识活动。批评的目的是要

对作家、作品和其他文学现象做出较为客观的认识与评价,这就需要它从偏于感性的欣赏与体验

上升到理性的分析与评判,要考虑和关注作品在读者中唤起的普遍的接受效果与社会反应,要限

制个人偏爱与情感倾向在批评中的干扰或支配作用。

(3)价值判断。

价值判断,即批评家须对作品做出高下优劣的主观评价。批评家对作品整体价值的判断是在理解

与阐释作品的基础上做出的。批评家对作品的价值判断包括审美判断与倾向性判断,从而对作品

的艺术价值与思想价值做出主观评价。作品的艺术价值是指作品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生活、表现情

思所达到的形式化的审美程度,以及它对接受者具有的艺术感染力量。作品的思想价值是指作品

所描写的生活中寓含的思想意义和作者对它的态度、评价,以及它对接受者具有的思想启迪的力

量。批评家总是凭借自己的价值观对作品做出判断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价值判断带有个人性与

主观性;然而批评家的价值观又是社会的某种审美趣味和意识形态的反映,因而具有集体性与客

观性。总之,批评家对作品的评价与被评价的作品,共同担负着影响读者进而作用于社会的文学

功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0年10月全国自考文学概论考前密押试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