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考网( zikao5.com )

 找回密码
 注册

我自考论坛新人签到! 到各省圈子新人签到送奖励~ 进入自考圈子自考资料专题

历年自考试题和答案 集合2008年以来的自考试题及答案! 考必过一考通自考小抄 - 自考密卷

自考资料【注册网站】|论文指导QQ905363546 自考英语学习英语俚语学习自考公共课 自考专业课网站地图关于我自考网_zikao5.com

特别提醒:想登录了解网站可用临时帐号【加微信zikao99索取】
搜索
查看: 6824|回复: 1

自考政治经济学十六大精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27 09:4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政治经济学原理》(财经类)

学习和贯彻十六大精神的教育考试方案

一、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十六大报告指出,我国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1.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壮大”,“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较快发展”。

    2.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

    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一,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第二,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第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十六大报告指出,“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在坚持国家所有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国家要制定法律法规,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大型国有企业、基础设施和重要自然资源等,由中央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其他国有资产由地方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中央政府和省、市(地)两级地方政府设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

    4.进一步探索有效的国有资产经营体制和方式

    十六大报告指出,“继续探索有效的国有资产经营体制和方式。各级政府要严格执行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坚持政企分开,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使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5.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

    十六大报告指出,“充分发挥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放宽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采取措施,实现公平竞争。依法加强监督和管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

    这个问题结合教材第十三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进行学习。

二、关于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理顺分配关系”。

    1.尊重劳动与保护劳动

    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力‘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

    2.原硫理顺分配关系

    十六大报告指出,“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

    3.坚持分配方面的基本制度和原则

    十六大报告指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4.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

    5.规范分配秩序,调节收入分配   

    十六大报告指出,“规范分配秩序,合理调节少数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

    这个问题结合教材第十四章第二节“按劳分配为主体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多种分配方式”进行学习。

三、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六大报告总结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坚持推进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六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各方面改革。改革要从实际出发,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循序渐进,注重制度建设和创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到2020年要“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相互关系

    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这个问题结合教材第十五章第三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学习。

四、关于国有企业改革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

    1.探索国有制的实现形式和推行股份制

    十六大报告指出,“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重要的企业由国家控股。”

    2.搞好大型企业和放开搞活中小企业

    十六大报告指出,“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国有大中型企业继续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垄断行业改革,积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市场和政策引导,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进一步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

    这个问题结合教材第十六章“社会主义企业经营机制和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学习。

五、关于现代市场体系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深化流通体制改革”。

    1.现代市场体系的作用和特征

    十六大报告指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2.发展各种要素市场和现代流通方式

    十六大报告指出,“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发展产权、土地、劳动力和技术等市场。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现代流通方式。”

    3.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

    十六大报告指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国市场自由流动。”

    这个问题结合教材第十七章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进行学习。

六、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

    十六大报告全面总结了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本经验,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发展是硬道理。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加快发展

    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发展是硬道理。必须抓住一切机遇加快发展。发展要有新思路。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2.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大国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紧紧把握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

    3.发展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坚持改革、必须依靠人民

    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中国现实,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开拓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新途径。发展必须坚持和深化改革。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发展必须相信和依靠人民,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要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4.发挥创造财富的要素的作用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这个问题结合教材第十八章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发展速度”进行学习。

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十六大报告对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发展目标作了全面规划,提出21世纪头二十年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十六大报告指出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

    1.人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但还是低水平的

    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同时,十六大报告又指出,“必须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2.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方面的目标是,“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4.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十六大报告指出,21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一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5.本世纪头二十年是重要战略机遇期和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

    十六大报告指出,“综观全局,21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个问题结合教材第十八章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发展速度”和第四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战略”进行学习。

八、关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坚持工业化与信息化互相推动

    十六大报告指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优化产业结构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发挥科技作用

    十六大报告指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加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推进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鼓励科技创新,在关键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沿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加强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发挥风险投资的作用,形成促进科技创新和企业的资本运作和人才汇集机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4.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十六大报告指出,我国“人口总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自然资源。抓紧解决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兴建南水北调工程。实施海洋开发,搞好国土资源综合整治。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和建设。”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这个问题结合教材第十八章第三节“社会主义的产业结构和主要比例关系”和第五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学习。

九、关于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十六大报告指出,我国要继续“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1.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已取得成效

    十六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成效,农业的基础地位继续加强,传统产业得到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建设了一大批水利、交通、通信、能源和环保等基础设施工程。西部大开发取得重要进展”。但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

    2.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

    3.调整城乡经济结构及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和加快城镇化进程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而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逐步发展规模经营。尊重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支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

    4.推进西部大开发,优化地区经济结构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关系全国发展的大局,关系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要打好基础,扎实推进,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争取十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积极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推进重点地带开发。”“国家要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中部地区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东部地区要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现代农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加工制造业,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强东、中、西部经济交流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和经济带。”

    这个问题结合教材第十八章第三节“社会主义的产业结构和主要比例关系”进行学习。

十、关于宏观调控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

    1.完善政府职能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

    2.明确宏观调控主要目标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把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3.坚持扩大内需方针

    十六大报告指出,“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长期的、基本的立足点。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的方针,根据形势需要实施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投资和消费关系,逐步提高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4.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国家计划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相互配合的宏观调控体系,发挥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

    5.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深化财政、税收、金融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预算决策和管理制度,加强对财政收支的监督,强化税收征管。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使金融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这个问题结合教材第二十一章“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的宏观调控”进行学习。

十一、关于对外开放

    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加入世贸组织和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

    十六大报告指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2.扩大对外贸易,深化外经贸改革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进一步扩大商品和服务贸易。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努力扩大出口。坚持以质取胜,提高出口商品和服务的竞争力。优化进口结构,着重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深化外经贸体制改革,推进外贸主体多元化,完善有关税收制度和贸易融资机制”。

    3.提高“引进来”水平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进一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逐步推进服务领域开放。通过多种方式利用中长期国外投资,把利用外资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组改造结合起来,鼓励跨国公司投资农业、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引进海外各类专业人才和智力。改善投资环境,对外商投资实行国民待遇,提高法规和政策透明度”。

    4.实施“走出去”战略

    十六大报告指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交流和合作。在扩大对外开放中,要十分注意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这个问题结合教材第二十章“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进行学习。

十二、关于改善人民生活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1.人民生活已有较大改善

    十六大报告指出,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乡市场繁荣,商品供应充裕,居民生活质量提高,衣食住用行都有较大改善”。

    2.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要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拓宽消费领域,优化消费结构,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继续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巩固扶贫成果,尽快使尚未脱贫的农村人口解决温饱问题,并逐步过上小康生活。”

    3.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

    十六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国家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

    这个问题结合教材第十二章第二节“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第二十一章第二节第四目“充分就业”进行学习。

十三、关于社会保障体系

    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1.社会保障体系关系社会稳定

    十六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成效明显。”“建立健全问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2.建立和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多渠道筹集和积累社会保障基金。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社会保障的标准和水平。发展城乡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事业。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到2020年,要使“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

    这个问题结合教材第十九章第四节“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学

十四、关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关系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促进经济全球化向有利方向发展,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1.促进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有利发展

    十六大报告指出,“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我们主张顺应历史潮流,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积极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实现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趋利避害,使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从中受益。”

    2.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十六大报告指出,“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我们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各国经济上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

这个问题结合教材第十章第一节“经济全球化”和第三节“垄断资本的国际经济关系”进行学习。



《政治经济学原理》(财经类)贯彻《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教育考试方案

一、关于社会生产力的作用和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问题

    1.《讲话》指出,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

    2.《讲话》指出,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我国工人阶级,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我国农民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同工人阶级紧密团结,是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3.《讲话》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未来的科技发展还将产生新的重大飞跃。我们必须敏锐地把握这个客观趋势,始终注意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掌握、运用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

    ▲这个问题结合《政治经济学原理》教材第一章第一节第三目“社会生产力"进行学习。

二、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问题

    1.《讲话》指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社会的基本矛盾。

    2.《讲话》指出,无论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都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如果它们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障碍,那就必然要发生调整和变革。

    3. 《讲话》指出,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断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打开更广阔的通途。

    ▲这个问题结合《政治经济学原理》教材第一章第一节第四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进行学习。

三、关于劳动价值论问题

    《讲话》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

    ▲这个问题结合《政治经济学原理》教材第二章第二节“商品”和第三章第四节第三目所述“总体工人创造价值”问题进行学习。

四、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问题

    1.《讲话》指出,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们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中国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巨大飞跃,也极大地支持和推进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

    2.《讲话》指出,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并在这种经济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讲话》指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为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打开了广阔的道路。

    ▲这个问题结合《政治经济学原理》教材第十二章第一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进行学习。

五、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人民的根本利益问题

    1.《讲话》指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们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是不同的。

    2.《讲话》指出,我们要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指引下,继续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3.《讲话》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4.《讲话》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5.《讲话》指出,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

    6.《讲话》指出,要尽快地使全国人民都过上殷实的小康生活,并不断向更高水平前进。通过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这个问题结合《政治经济学原理》教材第十二章第二节“社会主义的本质”进行学习。

六、关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

    1.《讲话》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使人民的生活日益改善,不断体现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特点。

    2.《讲话》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进行改革开放,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部分,也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讲话》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总体上还没有改变。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依然是我们长期的中心任务。

    4.《讲话》指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为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打开了广阔的道路。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断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打开更广阔的通途。

    ▲这个问题结合《政治经济学原理》教材第十二章第二节第一目“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行学习。

七、关于我国发展先进生产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现代化问题

    1.《讲话》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讲话》指出,敏锐地把握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采取切实的工作步骤,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发展先进的生产力。

    3.《讲话》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生产力的基础之上。我们为实现现代化而奋斗,最根本的就是要通过改革和发展,使我国形成发达的生产力。

    ▲这个问题结合《政治经济学原理》教材第十二章第三节第三目阐述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问题,第十八章第一节第四目“坚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问题进行学习。

八、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

    1.《讲话》指出,我们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创了正确道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在长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上,我们总结国内国际的历史经验,经过艰辛探索,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新政策,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2.《讲话》指出,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

    ▲这个问题结合《政治经济学原理》教材第十二章第三节“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进行学习。

九、关于经济体制改革问题

    1.《讲话》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进行改革开放,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部分,也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二十多年来,我们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不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的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我国社会生产力,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生了巨大变化。

    2.《讲话》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适时地通过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

    ▲这个问题结合《政治经济学原理》教材第十五章第三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学习。

十、关于共产主义问题

    1.《讲话》指出,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这一基本原理。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必须看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

    2.《讲话》指出,全党同志既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和鞭策自己,更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地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

    ▲这个问题结合《政治经济学原理》教材第十二章第三节第一目有关“共产主义社会”问题的论述进行学习。长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上,我们总结国内国际的历史经验,经过艰辛探索,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新政策,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2.《讲话》指出,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

    ▲这个问题结合《政治经济学原理》教材第十二章第三节“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进行学习。
发表于 2012-9-8 19:0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挺好的,大家的看法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2023年自考资料 ( 豫ICP备17027556号-1 )

GMT+8, 2024-4-20 18:51 , Processed in 0.06983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