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考网( zikao5.com )

 找回密码
 注册

我自考论坛新人签到! 到各省圈子新人签到送奖励~ 进入自考圈子自考资料专题

历年自考试题和答案 集合2008年以来的自考试题及答案! 考必过一考通自考小抄 - 自考密卷

自考资料【注册网站】|论文指导QQ905363546 自考英语学习英语俚语学习自考公共课 自考专业课网站地图关于我自考网_zikao5.com

特别提醒:想登录了解网站可用临时帐号【加微信zikao99索取】
搜索
查看: 5214|回复: 2

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复习资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9 14:4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些同学现在还不知道教课书上有些题目是考解答题或论诉题。选择题就看这看这几年的试题认真的多做几下。现在我把政治经济学(财经类)解答题和论诉题!发出来让大家背背!有些题目我是简化了的,在考试的时候用自己的话说一下,就可以把题解决掉了。
为什么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一方面,人们要满足物质生活需要,维持自己的生存,就需要有食物、衣服、住房等最基本的物质生活资料,这些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的生产才能获得。另一方面,只有人们的物质生活随着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而丰富起来之后,政治、文化、科学和教育等活动才能发展起来。

科学技术为什么是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就是指科学和技术发明在生产过程中被应用,变为巨大的物质力量,从而转化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科学技术越是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就越能提高生产力的水平。
使劳动者掌握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理论和生产技术,能够更加熟悉和掌握生产过程的规律,
不断改进生产工具的质量,用先进工艺代替落后工艺。
劳动对象质量的提高,并能促进劳动对象数量和品种的增长。
生产管理、工艺流程等发生变化。

如何理解分工与协作的关系?
分工与协作是劳动过程的两个侧面,有分工就有协作,分工越是发展,生产专业化程度越高,协作也就越加发展和密切。
分工协作的产生和发展,意味着人们改造自然能力的加强,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从而是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经济规律为什么有客观性?怎样理解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第一,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挥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第二,经济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或制定经济规律。(2)经济规律能够被人们认识和利用。
利用经济规律就是人们使自己的主观行动和措施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内涵式扩大再生产与外延式扩大再生产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扩大再生产从其实现的方式来看,分为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两种类型。
内涵扩大再生产是指依靠生产资料效率的提高,也就是通过生产资料质量的改善,技术的进步,以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扩大生产规模。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并不必然排斥生产技术和劳动效率的提高。

为什么说活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只有活劳动才能创造新价值。
价值的唯一源泉是活劳动,即活的抽象劳动。作为价值唯一源泉的活劳动,既包括体力劳动,也包括脑力劳动。作为价值唯一源泉的活劳动,既包括生产商品的工人的活劳动,又包括生产商品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的活劳动。
为什么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是因为:第一,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内在各种矛盾的根源。第二,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全过程。第三,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形式是什么?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起哪些作用?
内容: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普遍的客观经济规律。它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依据价值来进行。用一句话来表述就是,商品交换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来进行。  (2)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作用:第一,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的按比例分配。通过竞争、价格、供求关系的变动而实现。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一作用是在追求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第三,引起和促进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优胜劣汰,两极分化。

社会资源配置的原因、任务、目标是什么?
资源的种类和数量是有限的,不可能充分满足一切方面的需要。因此,为了使各部门、各地区均衡发展,就要把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才能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求,取得最佳社会经济效益。资源配置的任务,就是在不同时间、不同部门和地区之间分配资源使用的数量。资源配置的目标,是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使有限的资源取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社会资源配置的机制是什么?资源配置有哪些方式?
资源配置的动力机制。
资源配置的信息机制。
资源配置的决策机制。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社会资源的配置有两种方式,即计划方式和市场方式。

市场经济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方式,不具有独立的社会性质。市场经济可以存在于不同的社会制度中,有其一般性。主要表现在:第一、市场是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发生联系的场所、渠道和领域,市场机制是调节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机制。第二、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拥有生产经营自主权。第三、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第四,整个经济运行有一个比较健全的法制基础,企业的经营活动按照市场经济的法规进行。
市场机制包括哪些内容?它对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起着什么作用?
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价格机制。价格机制对市场经济运行和发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1)价格机制调节生产。(2)价格机制调节消费。(3)价格机制是宏观经济的重要调控手段。(2)供求机制。供求机制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价格、竞争、利率等市场机制的作用都离不开供求机制。其次,供求机制调节生产与消费。 (3)竞争机制。竞争机制对市场经济的运行有重要作用:(1)它是价格机制、信贷利率机制等市场机制充分展开并充分发挥功能的保证。(2)它促进企业开展技术革新、改善经营管理、增强企业活力、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3)它有利于打破地区封锁和部门分割,促进商品流通和生产要素交流。(4)它有利于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经济效益提高。

什么是市场调节?实行市场调节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所谓市场调节,是指市场机制的调节。市场调节的作用,一是市场机制调节价格,即价格不是统一规定的,而是在市场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利率机制等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形成。形式上是企业定价,实际上是市场定价。二是市场机制调节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即调节企业的生产方向、生产规模与生产结构。三是市场机制调节需求,包括调节需求方向、规模和结构。

为什么必须建立市场秩序和市场规则?
而最基本的市场秩序是公平竞争。围绕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主要有三个方面:(1)市场准入和退出秩序。(2)市场竞争秩序。(3)交易行为秩序。
市场制度和规则的内容十分广泛,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市场运行的制度和规则;第二类为企业内部管理和企业经济行为的制度和规则;第三类为国家经济行为的制度和规则。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以工作日的延长为条件;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1)从资本对雇用劳动的关系来看,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2)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3)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上起着不同的作用。
分析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哪些特点?
通过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分析,可以发现把资本主义生产作为一个孤立的过程时所看不到的一些重要特点。第一,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即可变资本是工人自己创造的。第二,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还可以看出,不仅可变资本是工人创造的,而且全部资本归根到底都是工人创造的。第三,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还可以看出,工人的个人消费也从属于资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必要条件。
资本积累的实质是什么?分析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怎样看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扩大基础上的再生产?资本积累的实质就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扩大生产规模,从而进一步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通过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分析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扩大的基础上再生产出来,具体表现在:(1)不仅资本家的全部资本是工人创造的,而且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资本一开始就是全部资本化了的剩余价值。(2)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追加资本不仅是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而且是扩大对剩余价值占有的手段。(3)劳动力买卖的真实内容是,资本家用不等价物占有工人劳动的一部分,以换取工人更大量的活劳动。

为什么说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同时又是资本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其原因是:第一,相对过剩人口,是可以随时调节和满足不同时期资本对劳动力需要的产业后备军。第二,大量过剩人口的存在有利于资本家加重对在业工人的剥削。正因为如此,任何一个资本主义国家都不可能也不会真正愿意消灭失业人口。
资本积累、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积聚是指单个资本依靠剩余价值资本化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资本集中是指把原来分散的众多中小资本合并成少数大资本。(2)资本积累与资本积聚的关系:资本集聚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资本积累是资本集聚的手段和途径。(3)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关系:两者都是个别资本增大的途经。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的区别表现在:资本积聚会导致社会资本总额增大,而资本集中则不会。资本集聚要受社会财富绝对增长的限制,因此其增长较慢;而资本集中则不存在这种限制,因此它会在短时间内集中大量资本。两者的联系表现在:资本集聚的增长,必然加速资本集中的发展;资本集中的加快又会反过来促进资本积聚的发展。
为什么说资本积累具有客观必然性?
第一,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决定了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第二,资本主义的竞争规律作为一种强制力量,也迫使资本家必须不断进行资本积累。
产业资本循环经历哪些阶段和采取哪些职能形式?
产业资本的循环运动要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相应地产业资本要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不是独立的三种资本形式,而是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分别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并分别执行着三种职能:货币资本的职能是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生产资本的职能是使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以资本主义的方式相结合,生产出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商品资本的职能则是通过商品的销售,实现包含在商品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为什么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这里的实现是指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更新。为什么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原因有:第一,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得到补偿,是社会资本再生产正常进行的基础。第二,社会总产品的实物得到更新,是保证社会资本再生产正常进行的关键。
在技术进步的扩大再生产条件下,为什么生产资料生产必然优先增长?
生产资料生产增长对消费资料生产增长具有依赖关系。这种依赖关系主要表现在:(1)生产资料生产增长过程中,追加劳动力所需要追加的消费资料,要依赖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来提供;(2)生产资料生产增长所提供的生产资料,都直接取决于消费资料生产增长的需要;(3)生产资料生产部类给本部类生产的生产资料最终也要受消费资料生产发展需要的制约。
为什么说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条件下,经济危机的可能性转化成了现实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并占统治地位以后,一方面生产力日益社会化;另一方面生产资料日益集中到少数人手里,这两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构成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具体表现在:一方面,个别企业生产有组织性,而整个社会生产处在无政府状态之中;另一方面,生产力无限扩大的趋势,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却相对缩小。

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可变资本,以及把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的区别是什么?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是根本不同的。(1)划分的根据不同。前者的划分是根据资本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后者的划分则是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2)划分的内容不同。不变资本包括用于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资本,而固定资本只包括用于劳动资料的资本。可变资本只是用于劳动力的资本,而流动资本却包括用于劳动对象和劳动力的资本。(3)划分的目的不同。固定资本与流通资本的划分,是为了揭示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对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从而对生产的剩余价值数量的不同影响;而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则是为了揭示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从而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什么是利润?剩余价值是怎样转化为利润的?
当剩余价值被看作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取得了利润的形态。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指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剩余价值在现象上表现为利润。(1)剩余价值首先表现为所耗费资本即生产成本的增加额。(2)剩余价值还进一步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当剩余价值被看作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取得利润的形态,使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什么是生产价格?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有什么变化?
生产价格形成以后,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是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生产价格成为市场价格变动的中心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因为生产价格不过是价值的转化形式,它的形成和变化归根结底是由价值决定的。
为什么说生产价格与价值的不一致并没有违背价值规律?
生产价格与价值的不一致并不意味着生产价格脱离了价值,相反,它是以价值为前提,是由价值转化而来的,这表现在:第一,生产价格是在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价值的转化形式,它的变动归根结底要取决于价值的变动。第二,从整个社会来看,平均利润总额和剩余价值总额是相等的。第三,从全社会看,生产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也是相等的。
资本主义生产成本对资本主义生产有什么影响?
首先,生产成本的补偿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条件。其次,生产成本是资本家经营企业赢利或亏本的标志。再次,生产成本的高低,也是决定资本家在竞争中胜败的关键。
平均利润形成后为什么还会有利润率的差别?
超额剩余价值不会被社会平均化,它转化为超额利润。因此,超额利润反映的是同一部门内部各企业之间的关系,而平均利润反映的是部门之间的关系。

商品资本的职能独立化为商业资本的职能的客观可能性和条件是什么?
可能性:第一,在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中,商品资本的职能本来就不同于生产资本和货币资本的职能。第二,在产业资本的循环中,经常有一部分资本作为商品资本的形式而存在,商品资本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条件:第一,商品资本最终转化为货币资本的过程,已经不再由产业资本家去完成,而是专门由商人来担任。第二,商人必须有自己独立的投资。
什么是商业资本?商业资本的独立存在起着什么作用?
商业资本就是在流通领域中独立发挥作用的资本,它是从产业资本职能中分离出来的独立的职能资本形式,是专门从事商品买卖,以攫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资本。作用:第一,有利于产业资本家集中力量从事生产活动,增加利润总额。第二,有利于节省社会总资本中用于流通过程的资本,增加用于生产过程的资本。第三,商业资本的活动,可以加速产业资本的周转。第四,商业资本的活动,可以加速商品流转,缩短流通时间。

什么是利息和利息率?有哪些因素影响利息率的高低?
利息是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而让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它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利息既体现着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也体现着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之间的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利息率的高低,主要受下列因素影响:第一,平均利润率的高低。第二,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

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和源泉是什么?
条件:土地的肥沃程度、地理位置的差别和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资劳动生产率不同。(2)原因: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原因是:第一,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得经营优等和中等地的农业资本家都能获得超额利润。第二,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农业中获得的超额利润可以长期稳定地存在。(3)源泉:超额利润。
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和源泉是什么?
1)条件: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2)原因:土地所有权的垄断。原因是:第一,土地私有权的垄断,是农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有可能留在农业部门形成绝对地租。第二,土地私有权的垄断,使农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必须留在农业部门形成绝对地租。(3)源泉: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它是农产品的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地租与租金的区别是什么?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租金是农业资本家在租赁土地的时期内,向土地所有者交纳的全部货币额。而资本主义地租则是农业资本家使用土地所有者的土地而交纳的货币额,它是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所以,租金和地租是不同的,租金并非完全由土地的使用所引起,其中除地租外,还包括由其他原因所引起的各项费用:第一,租金包括土地上的固定资产折旧费和利息。第二,租金还可能包括农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平均利润,以及农业工人的一部分工资。

资本主义国民收入是怎样进行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资本主义国民收入是由生产部门创造出来的,因而资本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与生产领域有直接联系的各个阶级、阶层及其成员中进行的。初次分配的过程大致是:产业资本家占有各个生产部门雇佣工人创造的国民收入。其中相当于可变资本的部分,作为工资支付给工人,构成工人的收入;而相当于剩余价值的部分,则在资产阶级各个集团之间进行瓜分。一部分剩余价值作为产业利润留归产业资本家所有,另一部分剩余价值由产业资本家分别以商业利润和利息的形式转让给商业资本家和借贷资本家,还有一部分剩余价值则以地租的形式交给土地所有者。资本主义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的。第一,资本主义国家预算。第二,各种服务费用的支付。

资本主义条件下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途径是什么?
第一,资本主义国家预算,这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基本途径。第二,各种服务费用的支付,是资本主义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另一个途径。
垄断价格为什么并不违背价值规律?
垄断价格形成以后价值规律依然发挥作用。原因是:(1)垄断利润是通过垄断价格而获取的。垄断价格的确定,不可能完全脱离商品的价值,价值仍然是价格的基础。(2)垄断价格并没有也不可能增加商品的价值总量,垄断价格出现以后,全社会的商品价格总额仍然等于商品的价值总额。(3)垄断利润仍然是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和其他劳动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可见,垄断利润的获得不过是把其它商品生产者的一部分剩余价值转移到资本家手里,并不是对价值规律的破坏。所以,垄断价格形成以后价值规律依然发挥作用。 垄断和竞争是怎样的关系?
垄断作为竞争的对立面而出现,但垄断的出现并没有消灭竞争,而是与竞争并存甚至加剧了竞争。其原因在于:(1)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垄断并没有消灭商品经济,自然也就不能消灭竞争。(2)垄断时期,"局外企业"之间仍然存在着自由竞争。(3)垄断企业之间也存在着竞争。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自由竞争属于次要地位,由垄断产生的竞争占重要地位。

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是怎样形成的?它们如何实现其在经济和政治上的统治?
金融寡头主要通过"参与制"实现其经济上的统治,通过"个人联合"的方式实现其政治上的统治。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什么迅速发展?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进一步加剧
具体原因:(l)市场问题日益严重,要求利用国家的力量来扩大国内外市场;(2)社会化大生产以及一系列新型工业的建立需要巨额投资,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对社会生产力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需要解决的新问题也需要投入巨额资本,这些单靠私人垄断资本是不能承担的,需要由国家投资和资助;(3)社会化大生产客观要求有一个权力机构来协调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这就需要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4)科学技术开发和研究的社会化,使垄断资本无力承担开发与研究项目。上述种种矛盾和问题的解决,是垄断资本主义的需要,这些矛盾和问题的解决,必须借助国家的力量,这就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迅速、持续发展。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宏观经济管理和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
对国家垄断资本的管理和调节。国家直接对国家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进行管理和调节,并通过国家垄断资本再生产的正常进行来调节整个社会资本的再生产。(2)对部分国有垄断资本的管理和调节。有两种情况:一是国家掌握控股权的企业,其经济活动是由国家通过计划和政策进行管理和调节;二是私人垄断资本掌握控股权的企业,国家利用各种优惠条件对这类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宏观调节。(3)对私人垄断资本的宏观管理和调节。国家通过财政、信贷和其他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实现对私人垄断资本的调节和管理。(4)实行经济"计划化"调节社会经济。这种调节手段对社会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使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得到一定的缓解。

简述国家垄断资本对私人垄断资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功能。
国家垄断资本再生产运动为整个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创造必要的条件,从而为整个垄断资产阶级获取高额垄断利润服务。投资于私人垄断资本不愿投资或无力投资的部门。(2)国家垄断资本还通过间接的方式为私人垄断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创造十分有利的条件。采取各种优惠政策,使私人垄断资本增加积累;利用信贷方式支持私人垄断资本;通过国有企业"私有化"支持私人垄断资本。(3)国家垄断资本为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创造条件,还表现在替私人垄断企业商品的实现提供购买力。
新殖民主义同旧殖民主义有何区别?其实质是什么?
新殖民主义则采用比较隐蔽的、间接的办法,主要是以经济渗透的办法来继续控制和掠夺发展中国家,从而使垄断资本的各种经济利益继续得到保证。新殖民主义对发展中国家的控制和剥削的手法很多,主要是打"援助" 的旗号进行国家资本输出,以此控制受"援" 国的政治经济。还通过建立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以掠夺这些国家的原材料和占领商品销售市场。此外,还利用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和贱买贵卖的不等价交换,利用自己在先进科学技术上的垄断地位,在技术转让中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敲诈勒索等等。在这种新殖民主义政策下,世界上广大发展中国家至今仍然受到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盘剥。新殖民主义不外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资本掠夺发展中国家的一种新手法,其实质同旧殖民主义是一样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进入20世纪80年代,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明显加快,范围和规模大大扩展,其根本原因是:(1)新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通信技术、信息网络的广泛应用。(2)国际贸易自由化程度大大提高。(3)国际资本流动增强。
经济全球化的作用有哪些?
经济全球化具有双重作用:(一)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1)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的优化配置,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2)经济全球化加速了技术转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3)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国际经济调控的加强,使国际经济组织和规则不断完善,对世界经济发展起着促进作用。(4)经济全球化有利于缓和国际上的一些矛盾。(二)经济全球化的负面作用。(1)经济全球化增大了各国经济连带波动的风险。(2)经济全球化在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下,会使各国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3)经济全球化在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下使发展中国家付出的代价巨大,发达国家分享更多利益。经济全球化的双重作用表明,它既为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又带来严峻的挑战,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必须趋利避害,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实现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使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从中受益。
什么是经济一体化?它通过什么形式来体现的?垄断资本主义国际经济调节的组织形式有哪些?经济一体化就是经济全球化在体制上和组织形式上的体现与反映。各种国际经济组织、国际经济协议、乃至地区性经济集团的建立和发展,都是在不同领域、不同范围、不同程度上的经济一体化和实现国际经济调节的基本组织形式。战后经济一体化和国际经济调节的第一类组织形式是世界经济体系中逐渐形成的三大支柱,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开发银行(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其前身为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对国际经济有较大的影响作用,起到了一定的管理和调节作用。第二类组织形式是某个地区、范围内的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经济同盟、经济政治联合体也是管理和调节国际经济的重要形式。如:欧洲联盟。第三类组织形式是各国政府首脑或负责经济事务的官员通过国际性会议达成协议,参与国按协议办事,起到了对国际经济的管理和调节的作用。如:西方"八国首脑"就是很典型的形式。

地区经济集团化是怎样形成的?
(1)战后新科技革命推动下使国际分工加深,国与国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加强,地域相邻的国家和地区,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接近,经济上互补性比较强,相互交往方便,为了共同的经济发展而建立地区经济集团。(2)地区经济集团化是由地域相邻的各国和地区的政府出面达成协议而建立的。(3)当代世界市场剧烈竞争迫使地区经济集团的建立。
怎样认识资本输出的实质和资本输出的作用与影响?
资本输出的实质: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金融资本掠夺和奴役其他国家人民的重要手段,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确立和巩固金融资本对世界统治的重要工具,是国际垄断的基础。资本输出对输出国的作用:(1)可以获得大量的利润和利息;(2)成为输出国控制输入国政治、经济、军事的重要手段;(3)资本输出可以带动商品输出;(4)资本输出使金融资本的银行网遍布世界,成为它控制所在国家经济的工具。资本输出对输出国也带来严重的后果:使输出国的食利者阶层人数剧增,进而成为"食利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输出国经济发展的停止趋势,出现产业"空心化";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拼命争夺投资场所,使它们之间的矛盾加剧。资本输出对输入国的作用与影响:一方面会使其自然经济瓦解,刺激当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使输入国受控于他人,国民经济发展服从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和垄断资本掠夺的需要,并使输入国经济单一化和畸形发展,甚至导致在政治上从属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当然如果输入国坚持独立的主权和独立自主原则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是什么?必要性:(1)垄断形成后,出现了大量过剩资本,这些资本在国内缺少有利的投资场所。(2)把资本输出到国外能赚大钱,尤其是输到落后国家。可能性:(1)在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时期,世界其他国家原有的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商品经济开始发展起来,并被卷入世界市场。(2)这些国家的劳动者也出现了分化,市场有充足且价格低廉的劳动力供给。(3)这些国家的公路、铁路、港口等发展近现代工商业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已有所建设。(4)处于一般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国家本身的金融业、信用制度的发展,交通通讯设备的现代化,为资本输出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大规模输出资本成为可能。

经济一体化的必然性是什么?
第一,经济一体化。(1)科学技术以及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实行国际经济调节;(2)国际竞争需要协调与制约,如果没有打破国家疆界对经济生活的国际协调和制约,各国经济都会遭受损失,因此,适应经济全球化,调节各国垄断资本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的矛盾成为必要;(3)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调节,要求建立新的国际制度和建立新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什么是跨国公司?怎样评价战后迅速发展起来的跨国公司?
(1)跨国公司是指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那些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设立子公司和分支机构,从事生产、销售、金融等经营活动,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大垄断企业。战后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已成为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目前,跨国公司在世界生产和国际贸易中居支配地位。(2)战后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是生产全球化的必然要求。它的发展又推动了生产和资本的进一步全球化。(3)跨国公司是垄断资本对外扩张和掠夺的工具。它通过遍布国外的子公司,在经济上控制所在国的销售市场和原料来源,攫取高额垄断利润。在政治上干预所在国的销售市场和原料来源,攫取高额垄断利润。在政治上干预所在国的内政,扶植为跨国公司服务的政治代理人.

怎样正确认识垄断资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的自我调节?
股份资本
垄断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际垄断资本和国际垄断联盟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纲领包括哪些内容?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其内容是:(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上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社会主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意义。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来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它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客观要求;第二,它是提高和改善劳动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条件;第三,它是从经济上保证社会主义国家的独立自主和巩固国防的物质基础;第四,它是消灭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的物质条件;第五,只有生产力高度发展,才能为将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创造物质条件。
在多种所有制经济中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公有制经济必须占主体地位的原因是:第一,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标志,只有建立起社会主义公有制并使其在多种所有制经济中占据主体地位,才标志着社会主人经济制度真正建立起来;第二,只有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地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保证国民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第三,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快速高效增长;第四,公有制是保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经济条件。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确保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意质的提高。第二,保证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第三,发挥国有经济对整个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第四,公有制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是就全国来说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为什么要坚持和怎样坚持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
全民所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它的主导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表现为:第一,它对整个国民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起着领导作用,支撑、引导和带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二,全民所有制经济拥有现代化的大工业。第三,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资金积累的主要来源。第四,它的生产性企业为满足劳动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提供大量的消费品。第五,它在国家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国家实现宏观调控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和经济支撑。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的实现有哪些特点?
第一,按劳分配通过商品货币形式实现。第二,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受市场机制的制约。首先,市场机制制约按劳分配的水平。其次,货币工资形式制约着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第三,按劳分配不是在全社会以统一的标准实行,而主要是以企业为单位进行。第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货币收入,不限于购买个人消费品,也可以用于投资,购买股票、债券或购买生产资料,创建企业。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
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经营方式的特点决定的。第一,多种所有制并存决定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第三,多种经营方式也是决定多种分配方式的重要条件。
我国现阶段如何调节多种分配方式和规范分配秩序?
调节的原则是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改善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者的收入,形成"中部大、两头小"的分配格局。
经过初次分配,存在收入差距不尽合理的现象,要经过再分配对收入进行调节,这主要是通过宏观调控机制实现的。
规范分配秩序的基本方针是:国家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最低收入。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一方面,它促进生产要素的投入和使用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它也造成收入差距悬殊,并不断扩大这种差距,有悖公平。
一方面,从微观上应以人们的投入与其收入达到适度平衡为尺度衡量收入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从宏观上应以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保持适当差距为尺度衡量收入的合理性。

怎样合理安排社会主义的消费结构、消费方式和消费水平?
消费结构是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对各种消费资料和劳务消费的组成和比例的关系。合理的消费结构是:第一,消费结构要适应生产力的水平。第二,要根据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生活方式的特点和要求,使消费促进劳动者全面发展。第三,要符合节约原则。(2)消费方式是指人们消费生活资料和劳务所采取的方法和方式。社会主义消费方式由个人消费和集体消费两种方式。集体消费在我国现阶段不能太大,它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增多。(3)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消费资料和劳务的数量,它反映消费需要满足的程度。消费水平的合理界限,应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保证劳动者的消费水平逐年有所提高。但是,如果不顾生产发展的可能,提出过高的消费要求,也是不现实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是什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决定市场中主体的结构。(2)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结构,制约着市场经济的分配机制。(3)社会主义国家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能够实行更有效、更自觉的宏观控制。

现代化大生产为什么单纯依靠市场调节不能完全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第一,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财政收支总额、信贷收支总额、外汇收支总额的平衡,单纯依靠市场调节,是难以实现的。第二,经济结构的调整,如产业结构、国民收入分配的结构等,单纯依靠市场调节,既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也难以实现优化和合理化。第三,公正与效率的关系也不能只靠市场来处理。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什么要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二者缺一不可,决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之所以必须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是因为:(1)市场机制有自身的局限性,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缺陷,现代化大生产单纯依靠市场调节不能完全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2)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基础,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如何理解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体现生产关系性质的基本经济制度,它具有特殊的质的规定性。经济体制是一定经济制度所采取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属于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两者之间的关系是:(l)一种经济制度一定采取适合自己要求的经济体制。(2)一种经济制度采取的经济体制可以是多种多样。经济制度相同的各国,可以有不同的经济体制。(3)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不变,在不同历史时期可以采取不同的经济体制。(4)经济制度不同的国家,在经济体制上可以相互取长补短。
简述改革、稳定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发展是硬道理。(2)改革是发展的动力。(3)稳定是前提条件。(4)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要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发展要为改革创造宽松有利的经济环境;改革要有力地促进经经济发展;发展和改革要以维护稳定为前提。

怎样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搞好四个相互联系的重要环节。第一,积极推进企业改革,构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第二,加快市场体系的培育,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流通渠道;第三,深化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建立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分配制度;第四,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建立统一高效的宏观调控体系。
我国为什么采取渐进式改革?我国的渐进式改革有哪些特点?
所谓"渐进式"转轨,是指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局部开始,分阶段、分层次、分领域地逐步展开,循序渐进地实现改革目标。我国采取的是渐进式转轨方式。这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做出的改革代价小而成效好的选择。因为:第一,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没有现成的方案,只能在改革的实践中摸索,逐步前进。第二,经济体制改革是复杂的多方面的社会改革,旧体制不是简单的废弃就可以消除它的作用和影响,特别是新体制的建立和运行需要有一定的发育、成长过程。第三,经济体制改革涉及社会各方面、各阶层经济利益的调整,突然全面改变经济利益分配关系,会超过社会的承受限度,增加改革的阻力,甚至引起社会动荡。第四,人们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需要逐步深入,尤其是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我国渐进式改革有如下特点:1.先易后难的有序改革。2.由点到面的改革进程。3.新旧体制兼容的过渡性制度安排。4.由增量到存量的梯度改革。5.改革同发展和稳定的相互协调。
为什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现代企业制度具有政企分开、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等优点;(2)过去的改革只解决了浅层次的问题,没有达到搞活国有企业的目的;(3)现代企业制度有效地实现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和民主管理。(4)国有企业改革需要探索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进行制度创新。
(1)现代企业制度具有政企分开、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等优点;(2)过去的改革只解决了浅层次的问题,没有达到搞活国有企业的目的;(3)现代企业制度有效地实现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和民主管理。(4)国有企业改革需要探索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进行制度创新。
怎样培育和完善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为了培育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现阶段最重要的是,必须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发展产权、土地、劳动力和技术等市场。(一)发展和完善商品市场。我国发展和完善商品市场,一是要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商品价格的机制,并通过完善重要商品的储备制度和风险基金,健全商品价格调节机制;二是要以批发市场为重点,积极发展现代流通方式;三是国有商业和合作社商业要彻底转换经营机制,在竞争中赢得和发挥主渠道作用;四是充分发挥各种非公有制商业的作用。(二)培育和完善生产要素市场。发展生产要素市场,是我国培育和规范市场体系的重点。(1)培育和完善金融市场,包括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2)培育和完善土地市场,包括土地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3)培育和完善劳动力市场。(4)培育和完善技术与信息市场。(5)培育和完善产权市场。(6)培育和完善生产资料市场。

我国应怎样调节货币流通?
我国的货币政策,是以稳定货币与发展经济为目标。保持币值的基本稳定,才有利于较快速度发展经济和提高经济效益。要保持币值的基本稳定,必须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来调节货币流通量:第一,根据一定时期商品流通的客观需要,有计划地调节货币流通量。第二,坚持货币的经济发行,避免财政发行。第三,加强现金管理,合理地限制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范围。第四,调整信贷结构,加强金融监管。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为什么要进行再分配?
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是继初次分配之后,国民收入在整个社会范围内的分配。原因有:(1)满足非生产部门的需要。(2)加强重点建设,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3)设立社会保证基金。(4)建立社会后备基金。我国在国民收入分配中,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之间和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配关系,逐步提高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要把调节个人收入分配、防止两极分化,作为全局性的大事来抓,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社会主义积累和消费之间的关系如何?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从根本上说两者的关系是一致的。(2)两者也有矛盾的一面。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的总方针是"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基本原则是:(1)必须在生产发展和国民收入增长的基础上,兼顾积累与消费,使积累基金要能保证进行扩大再生产的需要,消费基金要能保证劳动者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2)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必须同国民收入中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比例相适应。(3)正确安排积累基金内部的生产性积累和非生产性积累的关系。(4)正确安排消费基金中社会消费基金和个人消费基金的比例。(5)确定合理的积累率,讲求积累基金的经济效益。

如何提高国民收入中的积累效益?
提高国民收入中的积累效益,就是要是国民收入中的一定数量积累基金,取得尽可能多的游泳劳动成果。提高积累效益的主要途径有:(1)积累基金应主要用于内涵扩大再生产和促进经济的集约型增长,以利于改变技术落后状况,实现经济的集约型持续增长。(2)积累基金应着重用于企业的技术改造,形成合理的技术结构。(3)积累基金应主要用于企业设备的更新和工具的改革,用于开发和扩大原料、材料和燃料的范围和种类;用于对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4)积累基金的使用方向,要以在扩大再生产中取得最佳积累效益为出发点和归宿,不能单纯追求经济发展速度。

如何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1)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和扩大社会保障项目,开展多种类社会保障;(2)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和扩大社会保障对象;(3)加强社会保障立法,实现社会保障法制化;(4)实行社会化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5)建多层次保障制度。
建立和健全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和内容是什么?
基本目标和要求:要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也就是要加快形成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健全,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健全失业保险制度。3.全面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4.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有什么重要意义?社会保障制度是指社会为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和福利而提供物质帮助的各项措施的统称。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制度。意义:(1)有利于保证人民基本生活和社会安定。(2)有利于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使企业摆脱职工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性负担,集中精力从事生产经营,提高效率。(3)有利于政府精减机构和减轻负担。(4)有利于引导合理消费和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

为什么社会主义条件下要加强宏观调控?
必然性表现在:(1)宏观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协调发展的需要。(2)宏观调控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需要。(3)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需要。(4)宏观调控是协调宏观与微观经济运行的需要

我国宏观调控的政策是什么?
我国货币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稳定货币与发展经济。
社会主义宏观调控中的收入分配政策的具体内容主要是:(1)从总体上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收入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收入分配制度。(2)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与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提倡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目的。(3)收人分配应体现效率与公平相统一,保持合理收入分配差距,克服收入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不合理差别和收入差距高低悬殊,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防止贫富两极分化。(4)依法保护合法的劳动收入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保障最低收入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根据我国经济的现实情况和发展趋向,我国要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实施我国产业政策的主要手段,是有选择地在税收、财政拨款。信贷、投资等方面对不同产业给以优惠或限制,以及采取相关的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调节措施。
如何认识宏观调控中经济杠杆的作用和特点?
运用经济杠杆的必要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间接调控的特点,就是国家运用各种经济杠杆来调节经济运行,建立起有效的调控传递机制,从经济利益上影响和引导宏观间接调控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标。(2)经济杠杆体系及其职能。经济杠杆主要有价格、税收、信贷、利率、工资、奖金等,形成经济杠杆体系。这个经济杠杆体系总的说来具有调节、核算、分配、监督等多方面的职能。(3)经济杠杆作用的特点。经济杠杆之所以能够从宏观上起到调节经济的作用,关键在于各种经济杠杆都具有利益调节者的功能,由经济利益的制约上促使和引导企业的生产经营大体上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
怎样在宏观调控中利用经济杠杆?
宏观调控既要根据各个经济杠杆的特点分别加以利用,又要使各种经济杠杆协调配合,综合加以利用,以便调节经济运行发挥最佳效果。在综合利用经济杠杆的过程中:(1)应利用经济杠杆的整体性,使各种经济杠杆的作用相互促进、相互配合。(2)利用经济杠杆的互补性,即利用各种经济杠杆的特殊功能,互相加以补充,以达到总体调控的效果。(3)应利用经济杠杆的选择性,就是根据各种经济杠杆的特殊功能,有选择地加以利用,以达到最佳效果。
为什么加快经济发展速度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前提?
第一,速度与效益两者是统一的,相互促进的。第二,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效益两者又存在一定矛盾。
为什么要实现和如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第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经济效益是缓解我国人口众多而资源短缺矛盾的需要。第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经济效益是适应社会需求结构变化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需要。第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经济效益是搞好国有企业的需要。第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经济效益是避免经济大幅度波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第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经济效益是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经济差距的需要。
我国优化产业结构的意义和格局是什么?
产业结构的优化,就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和各部门内部,建立起最佳的或最优的比例关系。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对促进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1)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地发展。(2)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3)有利于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4)有利于从物质上保证国民收入中的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实现。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我国国民经济三次产业变动的总趋势是,第一产业的比重逐渐下降,质量日益提高,第二产业的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步提高。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必须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第一,农业是人类生存和一切生产的历史起点与先决条件。第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赖以独立化的基础。第三,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决定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基础性的重要作用:(1)农业为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大量粮食和农副产品等基本生活资料。(2)农业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大量丰富的原料。(3)农业的发展为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劳动力。(4)农业的发展为工业的发展提供最广阔和最可靠的市场。(5)农业是经济建设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6)农业为对外贸易提供大量出口商品。
如何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振兴农村经济,必须走农、林、牧、副、渔和第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的道路。
我国怎样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正确处理好以下几方面关系:第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正确处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第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正确处理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第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正确处理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第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正确处理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为什么比例协调和结构优化是快速增长的基础?
保持协调的比例关系和优化的经济结构,是加快经济增长速度的基础。因为,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和经济结构,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影响着经济增长速度。一方面,从宏观方面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另一方面,又从微观方面影响经济增长速度。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是指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经济中,现代经济部门和传统经济部门同时并存的状态。二元经济结构对发展中国家包括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双重的影响: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从其历史发展进程来看,是在原有传统落后的经济基础上,随着技术的进步。社会分工的发展和机器大工业的产生,逐渐出现了城市的现代经济部门,从而形成了二元经济结构。将来再由二元经济结构过渡到一元的现代经济。
另一方面,二元经济结构如果长期存在和延续,特别是城乡二元经济差别长期不断扩大,就会产生极大的负面效应。
一是造成传统部门的长期落后,特别是传统农业落后,使农业的生产规模、技术水平、资金积累和农业收入低下,阻滞农业的现代化。
二是制约现代部门,特别是城市现代工业的发展、落后的传统农业,会限制农业为工业发展提供粮食、原料、副产品、市场等作用的发挥,从而不利于现代经济的发展
三是导致城乡差别、工农差别的拉大,不利于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协调、稳定发展。

我国为什么要实现和如何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发展中国家的传统部门比重较大,现代部门发展不足,这种状态既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所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发展中的严重约束,也是这些国家相对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的现代经济转变,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这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

我国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按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我国制定了计划生育、保护资源和保护环境三项基本国策。(1)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2)合理开发与利用资源。(3)加强环境保护,实现生态平衡。

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战略重点是怎样的?
我国的经济发展必须着力解决的战略重点是:(1)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2)保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基本平衡,合理调整和改造产业结构;(3)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发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怎样正确认识我国已从总体上达到的小康生活水平?
处于小康社会的初始阶段。我国目前所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850多美元,
是一个主要满足人们的物质消费和生存需要的小康。
是指我国目前在经济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工农之间,以及在不同社会阶层之间,收入和生活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

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要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客观趋势,是由一系列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1)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首先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2)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发展商品经济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3)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国民经济的内在要求。
为什么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长期基本国策?
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实行这项政策的必要性在于:(1)有利于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2)可以利用国际分工,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经济效益。(3)有利于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加快社会生产力发展。(4)有利于加快我国经济发展。(5)有助于增强与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和互相了解,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实行对外开放,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实行对外开放和坚持自力更生的关系是怎样的?
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所决定的,也是保证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和政治独立、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所必需的。(2)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前提下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只有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各国进行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才能有效地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3)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和坚持自力更生不是矛盾的、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贸易的性制、作用及其特点是什么?
对外贸易的性质: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是建立在公有制的基础上的,这就决定了它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国际间的商品交换,开展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流,增强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促进社会主义建设,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对外贸易的作用:(1)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加快现代化建设。(2)有利于调节国民经济中出现的不平衡,促进社会主义再生产的顺利进行。(3)有利于调剂国内市场的供应,更好地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4)有利于把企业推向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增强企业的竞争观念和外部压力,加快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5)大力组织商品和劳务出口,可以获得一部分外汇收入,增加现代化建设资金的来源。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的特点:(1)它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独立自主地进行的。(2)它是以平等互利为原则的。(3)它实行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联合对外的原则。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什么积极意义以及我国的对策是什么?
第一,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扩大开放,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第二,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第三,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与发展。第四,有利于改善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
第一,加快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形成稳定、透明的涉外经济管理体制。第二,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第三,应尽快建立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第四,应尽快落实金融体制改革措施,增强中资银行的经营能力和竞争实力;同时也要加速完善我国金融立法体系和金融机构监管体系,以确保国家金融秩序和金融安全。第五,加快我国法制的建设。
怎样认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
为了适应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我国必须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更好地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进一步全面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引进来"和"走出去",是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所以,实行对外开放,既要向外国开放我国的市场,同时又要开拓国外市场,只进不出或只出不进,都不是完全的开放。不"引进来",就很难提高我国的产品、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水平,想加大"走出去"的步伐也很困难。实施"走出去" 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是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必然选择。这个战略实施好了,对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促进我国的长远发展,都具有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

我国引进先进技术的意义和原则是什么?
意义:(1)可以推动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高劳动生产率。(2)可以减少科学研究费用,为经济建设节约资金。(3)可以提高科学研究和管理水平,使科技人员更快地成长。(4)可以提高生产能力,扩大生产规模,更好地满足国内市场和出口贸易的需要。原则:(1)要有利于提高国内的经济效益。(2)要努力把引进、学习和独创结合起来。(3)必须注意保护国内工业的发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2023年自考资料 ( 豫ICP备17027556号-1 )

GMT+8, 2024-4-27 07:33 , Processed in 0.07381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