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考网( zikao5.com )

 找回密码
 注册

我自考论坛新人签到! 到各省圈子新人签到送奖励~ 进入自考圈子自考资料专题

历年自考试题和答案 集合2008年以来的自考试题及答案! 考必过一考通自考小抄 - 自考密卷

自考资料【注册网站】|论文指导QQ905363546 自考英语学习英语俚语学习自考公共课 自考专业课网站地图关于我自考网_zikao5.com

特别提醒:想登录了解网站可用临时帐号【加微信zikao99索取】
搜索
查看: 42091|回复: 43

[串讲资料] 给08年没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白皮书的朋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6 16:5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半年,我曾在此网上免费下过一些学习资料,和购买过白皮书,非常感谢这个网站。
我自己按照练习书,打了一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简答题部份,没有订此科自考白皮书的,看下这个资料吧,希望对大家有所用。


一、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主要表现
1.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官僚机构膨胀,官吏贪污腐败严重,巧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
2、经济上,史无前例的人口大增长、各级官史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造成人均土地占量逐年下降,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日益增多,流民不断增多。
3、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讳人动辄以只言片语获罪,整个社会万马齐喑,一片死寂
4、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八旗兵无所事事,不劳而获,绿营军弝荡然,不堪一击
5、对外关系上,衽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二、中国工人阶级是如何产生的?
1、鸦片战争后,外国酱在广州 ,上海等地经营近代工商业,其中产生了中国最早的一批产业工人
2、19世纪60年代以后,在洋务企业中,又产生了一批产业工人
3、19世纪70年代以后,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中,中国产业工人队伍又一次得以扩充
三、中国工人阶级除具有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优点外,又有哪些自身的特点?
1、它深受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削,劳动条件差,劳动时间长,工资待遇低,又毫无政治权利,其革命性最强
2、它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于大城市和纺织,面粉,采矿,铁路等行业,便于形成革命的力量和传播先进的思想
3、它主要是由破产农民和家庭手工业者转化而来,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因此,中国工人近代中国社会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力量的阶级
四、中国资产阶级是如何产生的,包括哪两部分?
1资产阶级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它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和刺激下,主要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来。
2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是大官僚与大买办的结合。民族资产阶级上层资本雄厚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联系比较紧密,中下层规模较小,资金较少,与外国资本主义和要国封建势力的联系较少且矛盾较大。
五、中国资产阶级的双重特点和性格是什么
1、民族资产阶级上层资本雄厚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联系比较紧密,中下层规模较小,资金较少,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联系较少且矛盾较大。
2、民族资产阶级在其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或在斗争中保持中立;另一方面因其力量薄弱,又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斗争中缺乏彻底的革命性。
这就是两重特点和双重性格,决定它不可能引导中国的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六、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英国与其他列强强迫清政府与之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了一系列经济,政治,文化特权,中国的主权独立受到侵权,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逐渐沦为了国家政权形式上仍然存在,而主权受制于外国列强的半殖民社会
2、随着五口通商和西方商品在中国的倾销,一方面促使中国传统的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的农业经济也日益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并成为其市场体系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再是完全意义上的封建社会而是一个半封建社会
七、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是什么?
1、资本--帝国主义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外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 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阻碍
4、中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
5、由于近代中国处于外国列强的争斗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外国列强分而治之使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6、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的极端贫困化
L2
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1、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农民阶级 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带有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既不能提出完整、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无法制止统治集团内部腐化现象的滋生。
2、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3.太平天国领导人笼统地信奉上帝的西方人都视为“洋兄弟”,说明对外国酱主义列强分化野心的警惕性非常不够,缺乏理性认识
4.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具有伟大 的革命力量,但阶级 和时代的局限,它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二、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
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在封建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维护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学习西方发展一些近代企业 , 目的是要维持开将毁灭的清朝封建统治。然而新的生产力与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是不能相容。
2、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信赖性。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4、清朝统治集团中的顽固势力又多方阻挠,“一闻修建铁路、电报,痛心疾首,群起阻难”
三、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1、主因在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十分弱小,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相当狭窄,远不是封建势力的对手
3、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维新派虽然广泛地进行了变法维新的舆论动员,但 争取到的有力支持者少,只有不掌握实权的皇帝和少数帝党官僚。无严密的组织,不掌握军队,也没有发动群众的支持,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其结果只能失败。

四、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哪些教训
1、它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显示了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政治朝气,表达了这一新兴阶级的政治追求
2、它以悲剧性的失败而告终,不仅暴露出这个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要想实现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采用革命的手段。“戊戌六君子”血的教训促使一部分人放弃改良的主张,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
五、简述《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及其评价
1、主要内容:1)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田地分为9等,好坏搭配,不论男女老幼按人口平均分配,16岁以上一整份,16以下分一半
             2)规定了农副产品的生产与分配,都以农村政权的基层组织“两”来实行管理,每25户为一两。分得土地的农民都要参加农副业生产劳动;每“两”生产的农副业产品 ,“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支出也由国库统一分配,“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但有限式,不得多用一钱”,“鳏寡孤独废疾免役,皆颁国库以养”
2、评价:1)它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代表了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普遍要求。与以往农民起义提出的“均贫富,等贵贱”和“迎闯王,不纳粮”等相比,它有更完备的内容和更触及封建社会矛盾核心的深度,应该说这个纲领是比历代农民起义所提出的口号更深刻一步。
2)它,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它所追求的理想天国,是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是一种小自耕农心目中的没有商品流通、商品交换和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所以这种社会理想,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它表明,即使是像太一天国这样的农民起义,尽管给腐朽的封建制度以严重的冲击,却难以建立起足以替代腐朽制度的新的社会制度
六、《资政新篇》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如何评价?
1、1889年,洪仁玕回到天京,被封为“干王”,参与朝政,向洪秀全提出《资政新篇》,作为统筹全局的建议。它的主要内容是:
  1)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
   2)经济: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金融等事业;吸取外国的科学技术,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提出“准富者请人雇工”,即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
   3)思想文化:提出设新闻官、设“暗柜”,用以监督官员,改革弊政;主张革除缠足、溺婴社会陋习;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
   4)外交:主张同世界各国交往、通商;强调外国人不得干涉天朝内政。
2、评价:它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通篇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作为农民战争的领导人所提出的治理朝政纲领而忽略了这一点,这与洪仁玕长期没有参加农民革命斗争的实践有关。这一致命的弱点,决定了这个方案从一开始就缺乏实施的阶级基本和社会条件。
七、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主要有哪些方面
1、兴办近代企业。洋务派最早兴办的是军用工业。19世纪70年代开始,还开始打着“求富”的旗号举办民用企业
2、建立新式海陆军。八旗军和各地方武装成立洋枪队,装备洋枪洋炮。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
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翻译学堂、工艺学堂和军事学堂,分费派遣学生到英、美、法、德等国留学。
L3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一方面,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民族危机加深;另一,社会矛盾激化,民变四起。
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1901年4月设立督办政务下,宣布实行“新政”,并没有能够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
3、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20世纪初获得了一定的发展。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及其联系的社会力量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为了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桎梏,发展资本主义,民族资产阶级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的维护者。这正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深感到民族危难的加深,在群众斗争的推动下,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新道路。
二、清末“新政”的内容包括哪些
1、改革官制,整顿吏治,1901年7月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 部,“班列六部之前”,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等中央部门。
2、改革兵制,训练新军,各省筹督建武备学堂,栽汰绿营和防勇。
3、改革学制,提倡新学,从1906年起废除科举考试
4、奖励工商,兴办实业,颁布《商律》,对兴办实业有贡献者进行奖励。
三、清末预备立宪失败的原因
1、主因,清政府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延续其反动统治。清政府又迟迟不答应资产阶级立宪派提出的关于速开国会的要求,还镇压了立宪派的国会请愿运动,并借立宪 之名加强皇权
2、1911年成立的“皇族内阁”不仅引起立宪派的不满,而且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汉族官僚同满族官僚的矛盾。清政府陷入了无法照旧统治下去的境地。
四、孙中山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和局限性是什么?
1、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1)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2)是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
   针对同盟会内部存在的民族复仇主义,孙中山指出民族主义“不是排斥所有的满州人,而是针对那些阻碍革命的满州人”,将民族主义和民族复仇主义区分开来。民族主义纲领的提出,最大限度地孤立了清朝统治者,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2、但是,民族主义没有明确的反帝主张,也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从而给了这部分人后来从内部和外部破坏革命以可乘之机。
五、孙中山民权主义的主要内容和局限性是什么
1、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孙中山一再阐明民族主义必须和民权主义结合起来,民族革命和政治革命必须一次完成。他说,革命者打倒满清政府,从驱除满人这一方面来说,是民族革命,从打倒君主专制制度这一方面来说,是政治革命。他还为新生的共和国进行了蓝图设计。民权主义的提出,为资产阶级革命提出了一套建国方案,在理论上解决了当时民主革命迫切需要解决的革命目的问题
2、但是,民权主义没有明确广大劳动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也难以保障人民的真正权利。
六、孙中山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和局限性
1、内容是“平均地权”。基本方案是: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公,按价收买。孙中山指出,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所有的土地所有者均要向国家申报自已的土地数目,由国家核定地价,按地价征税,土地价格上涨之后,收入增加部分应当归国家所有。他认为,中国不用征税,仅仅靠地租收入,就足以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鉴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诸多社会问题,孙中山试图探讨一种一劳永逸的办法,即使中国走向富强,又可避免两极分分,贫富悬殊,“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役”
2、民生主义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难以成为发动群众的理论武器。
七、为什么说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政权
1、人员构成上,资产阶级革命派控制着这个政权。除孙中山作为临时大总统拥有统治全国和统率海、陆军之权外,陆军、外交等重要部的总长和所有各部的次长全由革命党担任。在作为国家立法机关的临时参议院中,同盟会会员也占多数。
2、在实行的各项政策措施上,集中体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也一定程度上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如扫除种种封建弊端,保护人权;鼓励发展酱主义工商业,提倡兴办工厂、矿山,银行、垦殖事业等;宣布禁止刑讯,保护华侨,禁止贩卖华工,禁止买卖人口、废除奴婢,禁止种植和吸食鸦片等;宣布改革文化教育制度,否定忠君尊孔教育,废止小学读经,禁用清政府学部颁行的各种教科书等。
八、北洋政府怎样施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
1、政治上,它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一方面剥夺人民的政治权利,另一方面毁弃辛亥革命过程中孙中山苦心缔造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2、经济上,这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
3、文化思想上,它尊孔复古,企图用封建思想遏制人民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护其反动统治
4、它从这三方面对辛亥革命进行了全面的反攻倒复,中国重新落入了黑暗的深渊。
九、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民主革命成果而反对北洋军阀又进行了怎样的斗争?
1、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发动“二次革命”
2、组织中华革命党。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逃亡日本。1914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正式成立中华革命党。坚持反对袁世凯专制统治的正确方向
3、为反对袁世凯称帝,1915年12月25日,蔡锷宣布云南独立,护国运动爆发。
4、发动第一次护法运动。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皖系段祺瑞掌握了中央政权之后,公然破坏《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1917年7月中旬,孙中山率领部分国会议员南下广州,发动了第一次护法运动
5、1919年10月,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20年11月,孙中山重返广东,恢复军政府,领导第二次护法战争。
L4
一、简述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1、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没有揭示封建专制主义得以存在的社会根源;把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根本原因归于思想文化是错误的。他们提倡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并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
2、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地位,但是又脱 离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没有把运动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其目标就难以实现
3、他们中不少人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形式主义偏向。
二、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索是什么
1、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美,法,意,日等帝国主义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于1919年1月18日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会议对中国 代表团的合理要求不予理睬,反而决定将德国在山东获得的一切权益转给日本
3、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立即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愤怒。
三、五四运动的直接斗争目标是什么?目标实现了没有?
1、目标“拒绝和约签字”和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2、迫于全国各界的压力,北洋军阀政府于6月10日释放全部被捕学生,并宣布罢免亲日派官僚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6朋28日,中国政府代表没有出席巴黎和约的签字仪式。五四运动的直接斗争目标得以实现。
四、各地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成立后进行了哪些方面的工作?
1、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2、到工作中去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
3、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
五、为什么共产党诞生是时代 呼唤、历史的必然?
1、五四运动后,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同时,中国工人运动持续发展
2、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也迫切需要从工人运动中找到物质力量
3、中共作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她的诞生成为时代的呼唤、历史的必然。
六、简述中国共产党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及其意义。
1、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当前阶段也就是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不可超越的一个阶段
2、中共二大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历史证明,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才能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打倒列强,除军阀”逐渐成为广大群众的共同呼声。
七、北伐战争得以胜利进军的原因?
1、国共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特别是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北伐胜利的重要原因。
2、北伐军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3、得到苏联政府的多方面援助,特别是派出的军事顾问帮助北伐军制定了正确的军事战略战术。
八、试述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意义?
1、内容:1)提倡民主和科学
2)新文化运动把攻击的矛头集中指向以维护封建专制为宗旨和基本内容的孔学,以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为主要武器,猛烈抨击封建纲常礼教,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提倡白话文、新文学,反对文言文,旧文学,主张文学革命
2、意义:1)它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半争,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以磅礴的气势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主义。
2)它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启发了人们的理智和民主主义觉悟,将人们从封建专制所造成的蒙昧中解放出来,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3)它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适宜的土壤,为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文化上的条件。
九、试述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是在新的时代和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具有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1、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2、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了群众,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3、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4、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十、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从时代特点和条件看,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后,发生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2、从领导力量看,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军
3、从指导思想来看,在五四时期,已涌现出一批拥护十月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成为运动的左翼和领导力量
十一、试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
1、她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破产之后,得到了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代表的指导和帮助,以俄国布尔什维克为榜样,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
2、她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基础上产生的。
十二、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她标志着中国革命终于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2、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
3、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把中华民族的解放运动同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相联结并成为其中一部份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前途
十三、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及经验教训是什么?
1、原因:1)客观上,一是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势力;二、革命统一战线内部出现剧烈分化,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分裂统一战线,制造**政变
2)主观上,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斗争的领导权。
2、教训:1)共产党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反对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2)共产党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还必须建立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妥协退让只会断送革命。
十四、国民大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革命失败了,但有意义:
1、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实际上是迎接未来革命胜利的一次伟大的演习
2、它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的影响,宣传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使党经受了一次大革命的洗礼,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L5
一、国民党是如何实行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统治的?
1、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已力量,国党建立了宏大的军队,还大力加强地方反动武装保安队。
2、为了镇压人民               ,还建立 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中统“和”军统“
3、为了控制人民,禁止革命活动,国民党还大力推行保甲制度,广大人民被禁锢在保甲制度之内
4、为了控制舆论,剥夺人民的议论和出版自由,国民党还厉行文化专制主义。
二、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的主张有哪些?
1、政治上主张进行“平民革命”,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建立各级平民政权
2、经济上主张实行土地国有,实现“耕者有其田”
3、还大力策动军事反蒋活动,商定武装起义计划。
三、中国的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有哪些?
1、中国是一个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半封建的大国。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2、国民革命的影响,这是红权存在和发展的一个客观
3、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这是红权的主观
4、共产党力量的坚强有力和各项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这是又一个主观原因
四、简述“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1、在1928年10和11月,毛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
2、在这两文中,毛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阐述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强调“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具备的一个重要思想
五、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主要错误是什么?
1、在统一占线问题上,将1927年大革命失败时暂时退出革命陈营, 在“九一八”后要求抗日与民主的民族资产阶级视为中国革命最危险的敌人,一味排斥和打击中间势力
2、在革命道路问题上,继续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将准备城市工人的总同盟罢工和武装起义作为共产党最主要的任务;指令根据地的红军采取“积极进攻的策略”配合攻打中心城市
3、在土地革命问题上,提出坚决打击富农的主张。
4、在反“围剿”的军事斗争问题上,实行消极防御的方针
5、在党内斗争和组织问题上,推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方针
六、简述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危害
1、

七、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党内连续出现“左”倾错误原因是
1、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浓厚的近乎拼命的冲动,始终没有能够从指导思想上得到认真的清理
2、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还不高,实践经验验也不足,王明又时时搬出马克思主义的词句来吓唬人,容易使一些干部受到蒙骗
3、共产国际的干预以及对王明的全力支持,更使许多人失去了识别和抵制能力
一、为什么说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二、试述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内容及意义
1、内容:1)


L六
一、日本在华实行了怎样的残暴殖民统治
1、早在1895年《马关条约》后,日本就对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
2、“九一八”事变后,对东北实行了14年的殖民统治
3、1935年华北事变后,日军策动、拼湊了一些地方性傀儡政权
4、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加紧政治诱降活动
二、简述一二九运动及其意义
1、华北事变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中日民族矛盾激化。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救亡图存、全民抗战的号召和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北平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示威游行。学生们喊出“反对华北自治运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游行队伍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12月16晶,北平学生和市民1万多人在天桥如开市民大会,反对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并举行了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在群众的压力下,冀察政务委员会被廹延期成立。这就是一二九运动
2、它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并华北的计划,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搞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三、简述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1、1936年蒋介石虽然调整了内外政策,但是对日本以及对中共的态度还没有根本性的改变。12月初,蒋介石飞抵西安,逼廹张学良、杨虎城攻打陕甘地区的红军。张学良在对蒋“哭谏”无效的情况下,与杨虎城毅然实行“兵谏”,扣留了蒋,提出了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占、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主张。这就是西安事变
2、中共审时度势,从民族利益出发,确定促成事变和平解决的基本方针,并派周恩来等组成中共代表团赴西安谈判。作出了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承诺
3、它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四、简述国民党正面战场溃逃的原因
1、战略防御阶段,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中国暂时丢失一些国土在所难所。但是,中国丢失国土面积之大,速度之快,除国力对比的悬殊外,与国民政府战略指导方针的失误有直接关关
2、蒋集团在决心搞战的同时,又害怕群众的广泛动员下能危及自身的统治,实行的是片面抗战的路线,将希望单纯地寄托在政府和正规军的抵抗上,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
五、简述中国抗日战争的两个战场及其关系。
1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始终存在着两个战场,即共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国党领导的正面战场
2、国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始终是中国抗战的重要战场,在全民族抗战中具有重要地位
3、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逐渐形成,在战略上相互配合。
六、简述游击战争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1、八路军,新四军,采取“基本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作战方针。抗日游击战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2、在战略防御阶段,从全局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正规战是主要的,敌后的游击战是辅助的。这样减轻下场压力,阻止日军进攻、促使战争转入战略相持阶段起了重要作用
3、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成为主要的战日作战方式
4、到1940年底,人民抗日武装部队发展状大,根据地地区和人口不断增多,奠定了敌后大反攻的基础。
七、简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1、不仅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反法的重要组成部份
2、是反法的东方主战场
3、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不仅遏制日本 的“北进”计划,迟滞了日本的“南进”步伐,而且大减轻了其他战场的压力,为同盟国军队完成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转折和实施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上。
4、中华民族在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同时,也是赢得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中国国际地位也随之提高
5、中国是全世界参反法战的五个大国之一,是在亚洲大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国家。
八、简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抗战胜利的力量源泉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3、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
一、试述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1、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2、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和财富
3、强制推行奴化教育。
二、试述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的形成
1、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的名义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呼吁全国各党派,各界同胞,各军队都应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捐弃前嫌,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国力,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2、12月
3、1936年5月,宋庆龄等爱国人士发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4、1936年5月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开展的大后方抗日民主运动和抗日文化工作有哪些?有何意义?



四、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在抗日战争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五、毛泽东《论持久战》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六、试述中共关于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内容和意义。





七、试述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内容及其意义。



八、试述延安整风运动内容及其意义


九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L7
一、简述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1、内容: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通过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这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要实现的基本目标
2、这一方案是引导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从而为实现国家富强开辟道路的、科学的建国方案
二、简述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的原因、
1、帝国主义不容许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
2、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的软弱性,使得它们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三、简述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意义
1、尽管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最终未能阻止内战的爆发。但是,中国共产党为此所作的真诚努力,对于巩固和发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成果,对于推迟全面内战的爆发,并保证党和人民军队在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胜利地以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2、国民党竭力把发动内战的责任嫁祸于中国共产党,并对国统区的进步民主力量采取血腥镇压的手段,其结果反倒造成了政治上的自我孤立
四,简述全面内战爆发时中国共产党和解放区军民面临的严峻形势
1、当时,国党方总兵力为430万人,统治着约占全国面积3/4的地区和3亿以上的人口,控制着几乎所有的大城市和绝大部分交通线;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为127万人,装备基本上是缴自日军的步兵武器。
2、解放区的人口为1.36亿,面积占1/4,而且基本处于被 分割、包围的、经济比较落后的农村,还不是很巩固,在物资上基本上得不到外援
3、正是凭着军力和经济力的优势,国党统治集团认为,只须三个月至六个月,就可以打败人民解放 军
五、简述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1、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是1948年4月,毛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提出的。
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完整表述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六、简述经过土地改革运动,解放区出现的新面貌
1、广大农民对中国共产党更加信任和拥护,工农联盟以及解放区的人民民主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2、广大农民从封建的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解放 区农村的经济面貌得到明显改观。
3、大批青壮年农民踊跃参军,配合解放军作战,人民解放战争有了巩固的后方和最基本的人力和物力保证
七、简述李济深、沈钧儒等55人联合发表的《对时局的意见》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1、1949年1月22日,李等发表《》,一致拥护中共提出的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表示“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共策进行,以期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独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国之早日实现
2、这个声明表明,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自愿地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心走人民革命的道路,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
八、简述《共同纲领》规定的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
1、国体: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2、政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九、简述《共同纲领》规定睥新中国的经济工作方针
1、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 、繁荣经济之目的
2、国家应调剂国营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使各种社会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十、简述《共同纲领》规定的新中国的基本的民族政策
1、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2、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3、“各少数民族均有发展其语言文字、保持或改革其风谷习惯及宗教信仰的自由。人民政府应帮助各少数民族的人民大众发展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建设事业”,“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
一、试述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L8
一、简述新中国建立初期土地改革的意义
1、彻底摧毁了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2、使深受剥削压迫的中国农民得到了解放,摆脱了宗法的人身束缚,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 力
3、依靠土改中形成的有觉悟有组织的骨干力量,建立了新中国农村的基层政权,为整个中国社会走向进步与稳定奠定了浓厚基础
二、简述中国共产党七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1、内容:1)确定了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中心任务
2)提出了不要四面出击的战略策略方针
2、意义: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的一次最重要的会议。会议的决议为三年经济恢复时期沈的工作规定了明确的策略路线和行动纲领,对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三、简述“三反”、“五反”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1、三反是指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运动
2、三反的意义:教育了干部的大多数,挽救了犯错误的同志,清除了党的队伍和国家干部队伍中的腐化分子,肋条地抵制了旧社会恶习和资产阶级的腐蚀,对于在执政的条件下保持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促进中国共产常和人民政府的廉政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五反是指1952年1月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运动
4、五反的意义:打击了不法资本家严重的“五毒”行为,在工商业者中普遍进行了一次守法经营的教育,推动了在私营企业中建立工人监督和实行民主改革。
四、简述建国初期国民经济迅速恢复的主要原因
1、中国中央和人民政府紧紧抓住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正确处理恢复国民经济同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
2、从当时的国情出发,制定了“不要四面出击”等正确方针政策,妥善处理公私关系,劳资关系等各种社会关系
3、刚刚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的建设,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用,及时有力地抑制了资产阶级的腐蚀。经过三年的努力 ,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
五、简述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1、人民政府废除了帝国主义利用不平等条约获取的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收回了长期被帝国主义者 控制的海关,实行对外贸易管制和对外汇的管理,维护了国家的独立、主权和经济利益,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跌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局面
2、1949年10月2日,苏联第一个照会中国政府,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
3、1949年12月毛访问功联。1950年,双方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4、1952年10月,亚洲太平洋地区和平会议在北京召开,37个国家的370多名代表出席会议,会议号如亚太地区和全世界人民行动起来,反对美国的战争政策,保卫世办和平
六、简述抗美援朝的意义(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
1、打击了美国的侵略政策,维护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独立 ,保卫了中国的安全
2、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成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推动各项社会政策的巨大动力
3、使全世界对新中国刮目相看,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
七、简述1949年至1952年期间,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际步骤
1、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2、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3、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八、简述中共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基本原则和方针
1、在中国的条件下,可以走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
2、充分利用和发挥土改后农民的两种生产积极生、通过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种由低到高的互助合作的组织形式,实行积极发展,稀少前进,逐步过渡的方针
3、农业互助合作的发展,要坚持自愿和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法,发展一批,巩固一批
4、要始终把是否增产作为衡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准
5、要把社会改造同技术改造相结合
九、简述 对私人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

十、简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任务
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2、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
一、


L9
一、简述《论十大关系》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1、《》的报告,总结经济建设的初步经验,借鉴苏联建设的经验教训,系统地阐述了十大关系。它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即“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2、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若干新方针。其基本精神是要在着重发展生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同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轻工业,农业,并且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沿海与内地两方面的建设积极性。这实际上涉及了经济体制的改革
在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方面,提出 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要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肃反中坚持“一个不杀、大部不捉”的方针
在讨论报告过程中,还提出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方针“双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3、意义:《》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这是主要)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为理论准备
二、简述中共八大对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
1、1956年9月15-27,中共八大在北京举行。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2、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3、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来解决人民对于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三、简述陈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基本内容
1、: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是补充
2、这个思想为大会所采纳,并写入决议,成为突破传统观念、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经济体制的重要举措
四、简述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矛盾学说的主要内容
1、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两类性质根本不同的矛盾。提出了正确处理两类社会矛盾的基本方法和具体方针 。对于敌我矛盾需要用强制的、专政的方法去解决,对于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去解决
2、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其目的在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巩固我们的新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
五、简述人民公社的基本特点
1、一大二公
2、所谓大,就是将原来一二百户的合作社合并成为四五千户以至一二万户的人民公社
3、所谓公,就是公有化程度高,原来经济条件各不相同的农业生产合作社被合并以后,主要财产归人民公社所有,收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和分配。
4、它严重地脱离了农村的生产水平,致使“一平二调”之风泛滥,损害了广大的社员和小集体的利益
六、简述1959年庐山会议前中国共产党为纠“左”做出的努力
1、1958年11月,毛泽东召开第一次郑州会议。他指出,应分清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 的区别,必得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利用商品生产 的作用的重要性。他强调“搞社会主义没有耐心是不行的。
2、11月-12,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中共八届六中全会。全会通过了《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
3、1959年2-3召开第二郑州会议,毛指出” 平,二调,三收款“引起广大农民的很大恐慌”。他还指出,我们不能无偿占有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
4、1959年3-4月间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上海会议,制定了《关于人民公社的十八个问题》,进一步巩固了武昌会议和第二次郑州会议的纠“左”成果
5、政府对过高的生产指标作了适当的压缩
七、怎样认识反右派斗争
1、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正式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整风运动全面展开。
2、反右派斗争被严重地扩大化,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3、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一个重要影响,是1957年10月至11月召开的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开始改变党的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认为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这一理论上和指导思想上的失误造成了长期的严重后果,甚至“文化大革命的发生。
八什么是1976年”**“
1、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举国悲痛。清明节前后,爆发了以开安门事件为代表的悼念周恩来总理,反对”四人帮“的运动
2、这场运动实质上是拥护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并为后来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当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和毛泽东受到”四人帮“的蒙蔽,对开安门事件的性质作出错误判断,错误地撤销了邓小平的党内外一切职务。毛提议华国锋担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
3、1978年11月16日《人民日报》公布中共北京市委的决定,宣布**完全是革命行动,为受迫害的同志平反、恢复名誉
九、为什么说“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灾难
1、它使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损失,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大批干部和群众遭受迫害,学术文化事业在许多方面遭到氧化亚铜,科技水平在一些领域同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党风和社会风气遭到严重破坏
2、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十、简述“文化大革命”发生的社会历史原因
1、对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济。
2、沿用了战争年代使用的阶级斗争和大规模群众性政治运动手段,观察和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新事物,新问题
3、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导制度遭到严重破坏,致使尖嘴猴腮无法依靠制度的和集体的力是及时地发现并纠正错误。

L10
一、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是如何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进行评价的。1981年6月
1、毛泽东同志是伟大 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
2、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作了概括,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决议强调: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
二、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意义
1、1982年11-12月
2、些新宪法,彻底纠正了1975年第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和1978年第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中存在的问题,充分体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举措和新要求。以后对宪法的多 次修改,都是在这部宪法的基础上进行的。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1、1986年9月,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做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阐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和根本任务、基本方针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同时,邓小平强调,必须坚持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搞自由化,就会破坏我们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没有一个案 定团结的局面,就不可能搞建设
四、简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

五、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及意义
1、内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2、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如果动摇了这四项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
3、邓小平的讲话对排除来自”左“和”右“的方面的干扰和影响,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可靠的政治基础,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六、邓小平提出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1、政治体制改革要认真解决官僚主义、权力过分集中、党政不分、事实上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等问题,认真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和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
2、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必须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指导,遵循统一领导、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必须坚持从本国国情出发,总结本国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绝不应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绝不能搞资产阶级自由化。
七、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要经历哪个飞跃?为什么
1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是发展集体经济。
2、因为,社会主义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农业也一样,最终要以公有制为主体。从长远的观点看,科学技术发展了,管理能力增强了,又会产生一个飞跃。农村经济最终还要实现集体化和集约化。仅靠双手劳动,仅是一家一户的耕作,不向集体化集约化经济发展,农业现化化的实现 不可能的。就是过一百年二百年,最终还是要走这条路。这是一个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
八、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1、1992年1月18-2月21,邓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
2、1)强调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产力
2)强调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3)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
4)强调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
5)强调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3、意义:在重大历史关头,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明确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九、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形成的
1、1980年5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夏门设立经济特区,采取多种形式吸引和利用外资,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 方法
2、1983年4朋,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海南实行经济特区
3、1984年5月,中共中央进一步开放天津、上海、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
4、1985年2月,把长江三角,珠江三角,闽南厦门泉州漳州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这样开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外格局
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1、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
2、《决定》提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十一、简述中共十七大的主题和完成的使命
1、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2、三项使命:1)审议并一致通过了胡锦涛同志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作的大会报告,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和成功经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作出了科学概括,阐明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一眇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和战略部署
2)审议并一致通过了党章修正案,在保持党章总体稳定的原则下,把十七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写入党章
3)选举产生新一届党的中央委员会,为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
十二、简述中共十七大报告对改革开放历史进程和经验的总结
1、指出,自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 新时期以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2、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3、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十三、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有哪些
1、要转变发展方式,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2、使中国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新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或者直接下载word版:[local]1[/local]
发表于 2008-9-7 10: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
感谢楼主
感谢楼主
感谢楼主
感谢楼主
感谢楼主
感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08-9-7 11:5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激不尽啊~!
多谢多谢 万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08-9-7 15:4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敌无敌无敌无敌外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08-9-7 17: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感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9 22:5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一、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 分,共20分)

1. 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世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D.世界的本质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

2. 哲学的物质范畴是(   )

  A.感性地存在着的东西

  B.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认识到某层次的物质形态

  C.从具有无限多样的结构、特性的具体形态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D.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的普遍科学概念

3.意识是(   )

A.人脑的分泌物   B.人脑的属性和机能

C.神的启示   D.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4.脱离人体的手,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手,这说明(    )

  A.部分依赖于整体     B.研究部分毫无意义

C.整体与部分毫不相干   D.要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去研究事物

5.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把二者割裂开来会导致(  )

   A.唯心主义认识论           B.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C.经验论                     D.唯理论     

6.下列各项属于矛盾同一性的有 (  )

A.同志间的相互帮助         B.祸与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C.磁铁南极和北极的相互依存     D.两个事物的绝对同一   

7、不变资本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    )。

A、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货币资本   B、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C、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的资本     D、价值不发生变化的资本

8、下列选项中,正确表明资本本质和特征的选项有(    )。

A、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B、资本是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阶级关系

C、资本是个历史的范畴               D、资本是一种以价值为主体的运动

9、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    )。

A、生产时间与流通时间的长短       B、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例

C、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例       D、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的比例

10、造成固定资本精神磨损(无形损耗)的原因有(    )。

A、固定资本由于使用而发生的损耗     B、固定资本因自然力侵蚀造成的损耗

C、出现新的效率更高的机器设备       D、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固定资本价值降低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第小题1分,共40分)在第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  )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意识依赖于物质

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A.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3、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4、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

A.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理论的概括和总结

C.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D.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5、“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是说(   )

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B.生产力直接决定生产关系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相适应
6、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   )

A.客观的物质世界             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

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          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依据是(   )

A.对立统一规律

B.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原理

C.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

D.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8、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作否定回答的是(   )

A.不可知论者    B.所有唯心主义者     C.唯物主义者     D.可知论者

9、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并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这一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  )

A.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  B.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C.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     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作出了否证

10、中国古代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一种(  )

A.抹煞事物质的稳定性的相对主义观点B.折衷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绝对主义的观点

11.“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

A.矛盾普遍性原理 B.运动、发展的原理C.普遍联系的原理  D.矛盾特殊性原理

12、“如果偶然性不起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是一种(   )

A.历史宿命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C.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13、“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这段话告诉我们(  )

A.  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         B.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

C.要学会解决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  D.要抓住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14、下列各项中,正确表述认识客体的含义的是(  )

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B.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

C.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D.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15、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

A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            D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16、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  )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世界件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7、“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   )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特殊性                D矛盾的同一性

18、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     (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19、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是(  )

A.否认意识的能动性     B.夸大意识的能动性

C.夸大物质的决定作用    D.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        

20、否认意识形式的主观性,把意识看成是人脑的分泌物,这是(    )

A.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21、发展的实质是  (   )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2、 “拔苗助长”的事例是             (    )

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          B.忽视可能性的表现

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    D.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2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    )

A.客观实在性的观点   B.主体性的观点   

C.反映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24、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  )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保守思想的克服

25、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 (    )

A.真理变成现实             B.谬误转化为真理

C.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     D.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

26、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私人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27、劳动力商品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最根本特征是(    )。

A、劳动力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内      B、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商品

C、劳动力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D、劳动力价值受历史道德因素影响

28、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它是(    )。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      D、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29、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     )。

A、随着生产耗费而逐渐消失         B、能够发生价值增殖

C、借助具体劳动转移到产品中去     D、借助抽象劳动而再生产出来

30、资本家采用先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   )。

A、降低劳动力价值        B、追逐绝对剩余价值

C、追逐相对剩余价值      D、追逐超额剩余价值

31、资本周转的时间是指(    )的总和。

A、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         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C、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         D、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

32、资本的周转速度(    )。

A、同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B、同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C、同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D、同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33、资本主义机器制造厂生产出来的机器是该厂的(   )。

A、固定资本    B、流动资本    C、生产资本     D、商品资本

34、把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依据,是资本不同组成部分在生产过程中(    )。

A、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B、物质存在形态不同

C、价值转移方式不同         D、在生产中的作用不同

35、加快资本周转可以提高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根本原因是(    )。

A、预付可变资本增加了       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

C、剩余价值率提高了         D、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了

36、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A、社会资本的周转速度问题              B、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划分问题

C、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问题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37、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了(     )。

A、商品的社会价值 B、商品的市场价格

C、超额剩余价值            D、平均利润率

38、部门之间竞争的手段是(    )。

A、改进技术   B、价格竞争   C、资本转移    D、降低成本

39、各种垄断组织虽然形式不同,但本质上都是为了(    )。

A、联合起来共同发展  B、避免两败俱伤  C、相互之间竞争  D、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40、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

A、金融资本    B、银行资本    C、工业资本    D、商业资本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如何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坚持这一原理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什么重要意义

2、就一个方面谈谈你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有何收获?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各5分,共20分)

1.如何理解意识的本质和意识的能动性以及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2.怎样理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3.简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

4、马克思.恩格斯为什么能够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1 10:49:58 | 显示全部楼层
:kiss: :kiss: :kis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1 12:33:46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好人呀,谢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2023年自考资料 ( 豫ICP备17027556号-1 )

GMT+8, 2024-5-5 05:39 , Processed in 0.11653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