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考网( zikao5.com )

 找回密码
 注册

我自考论坛新人签到! 到各省圈子新人签到送奖励~ 进入自考圈子自考资料专题

历年自考试题和答案 集合2008年以来的自考试题及答案! 考必过一考通自考小抄 - 自考密卷

自考资料【注册网站】|论文指导QQ905363546 自考英语学习英语俚语学习自考公共课 自考专业课网站地图关于我自考网_zikao5.com

特别提醒:想登录了解网站可用临时帐号【加微信zikao99索取】
搜索
查看: 2826|回复: 0

[串讲资料] 07年10月新版<经济法概论>讲义5~6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17 14: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五章 经济法的运行论
一、经济法的运行系统 :
   1、立法因素的基础性影响 :
     (1)经济法的立法 ,是经济法运行的起点
     (2)经济法立法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a.        严格贯彻法定原则
b.        注意立法模式的选择(独享模式、分享模式)
      (3)  济法立法中存在的问题:
a.        行政机关立法过多、过滥。
b.        立法的数量、质量、协调性等问题也要关注
  2、执法因素的特殊重要性:
      (1)经济法的实施,更侧重于积极的执法。
(2)经济法的实施,政府性的调制主体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从而使协调
因素在经济法运行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3、司法因素影响的弱化:
司法原因 :调制行为主要发生在执法阶段
宏观调控行为的可诉性相对不足
许多纠纷被解决在司法阶段之前或司法程序之外
  4、守法因素特别效应分析 :
    (1)守法因素对于经济法的运行具有特别效应:经济法运行如何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守法主体的遵从。
(2)从守法的角度看,需要关注的问题主要是守法主体的法律意识 、对法律的遵从度。
二、经济法的适用范围:
   1、从时间维度看经济法的适用范围:
     (1)经济法的适用范围,就是经济法的时间效力问题。从一般意义上说,各类经济法规范,在其从制定到变更或废止的期限内是有效力的,且它在时间上也是不能溯及既往的。
     (2)时间因素直接关系到调制受体的权利或义务的有无等问题,因而会直接影响到经济法的效力。
2、从空间维度看经济法的适用范围:
     (1)经济法主要是在立法者的管辖权所及的领域内适用 ,不同层级的经济立法适用的空间范围也各不相同
     (2)经济法的域外适用和区际冲突等问题,也都值得关注 。
  3、从主体维度看经济法的适用范围:
     (1)经济法的适用范围,体现为经济法对哪些主体具有法律效力。确定经济法所适用 的主体范围,主要依据属地原则和属人原则 。
     (2)除了关注对主体的管辖权问题外还要关注各类主体的实质差异。
  4、经济法的普适性问题:经济法的普适性,直接关系到经济法适用的公正性,关系到对相关主体的普遍和平等适用,强调经济法整体上的普适性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在“总体上“解决主体利益的均衡保护问题。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 ,经济法的普适性也会受到诸多限制 。
三、经济法的程序问题:
  1、经济法上的不同程序及其地位:
    (1)诉讼程序与非诉讼程序 :在经济法领域 ,非诉讼程序占据主导地位,这是经济法不同于其他传统部门法的一个重要特点
    (2)正式程序与非正式程序 :从调制法定原则的要求来看,经济法必须强调正式程序 。而基于调制效益的考虑,在具体的调制手段方面,也可以运用一些非正式程序 。
2、经济法的可诉性问题:
    (1)概念:指对经济法主体行为的不满可否向法定机构倾诉,以使法益获得保障的问题。
    (2)经济法的可诉性问题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体现 :
市场规制法领域:可诉性问题并不突出
宏观调控法领域:在调控主体对于调控受体的责任追求方面没有问题
                 但在调控受体对调控主体的责任追求方面,因为客观上确实存在着经济、法律、政策等多方面困难,可诉性问题较为突出
(3)解决经济法可诉性问题所必须关注的问题:
有关经济法的诉讼法的规范或模式问题
有关诉讼阶段 、诉讼前的问题
有关诉讼程序及实体上的问题
3、经济法的公益诉讼问题:
公益诉讼概念:根据法律的授权,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可以针对侵犯公益的违法行为向法院提起的诉讼 ,它对于保障法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价值。
   4、经济审判及发展:经济法与经济庭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 ,经济审判并非全部依据经济法对案件进行审理和判决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法理论的发展,经济审判也必须随之作出适当的调适。

经济法概论6—8章讲义
第二编 宏观调控法
第六章 宏观调控法基本原理
一、        宏观调控法概述:
1、        宏观调控的含义:指政府为实现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之间的平衡,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 、协调增长,而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的手段对社会经济运行的调节与控制。
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宏观调控:
第一,        宏观调控的主导一方是政府。
第二,        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是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
第三,        宏观调控的调控手段是综合性的。
2、        宏观调控法的调整对象及特征:
(1)调整对象:是宏观调控关系 ,是国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运行进行规划 、调节和控制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 。主要包括计划调控关系、财税调控关系 、金融调控关系 、产业调控关系 、储备调控关系 、涉外调控关系等七大类宏观调控关系 ,它们也可以合并为计划、财税、金融三大类调控关系。
      (2)特征:都属于经济关系范畴 、都体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特征、在各类宏观调控 关系中调控主体与受控主体之间存在着命令与服从的关系 ,有时也存在着调整、合作的关系 。
3、        宏观调控法的概念和体系:
(1)概念:指调整宏观调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国家管理宏观经济的主要法律手段之一。
      (2)体系:包括计划法、财税法、金融法三大部分。
4、        宏观调控法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性:
      (1)是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
      (2)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3)是国家经济管理职能转变的需要。
二、宏观调控法的基本原则 :
1、宏观调控法基本原则定义:是在宏观调控法的制定 、执行以及主体参加宏观调控下的具体经济活动中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是各项宏观经济法律制度和全部规范的总的指导思想 。
2、        宏观调控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1)总量平衡与结构优化原则 :即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价值总量平衡,国民经济各组成要素相互作用的方式达到最优化。
(2)政府调控法定原则 :即政府的宏观调控应控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
基本要求(三个“法定”):调控主体资格法定、宏观调控权力法定、政府调控方式与程序法定
    (3)政府调控适度原则:
三层含义:政府调控不得冲击和削弱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应当促进和保护市场调节功能的充分发挥。
        政府调控必须尊重客观经济规律,依法进行干预。
        政府调控一般不得直接干预经济组织的具体生产经营活动。
   (4)注重调控效益原则 :即宏观调控法通过调整宏观调控关系 ,目的就是要激励、促进和保护宏观经济利益的提高 。
三、宏观调控法的调控方法:
   1、宏观调控法的调控方法定义 :指对宏观调控法的调整对象施加有影响力和法律后果的方式 、手段的总称。
   2、以宏观经济政策业务范围为基础确立的调整方法:
     (1)财政政策调控方法  (2)货币政策调控方法  (3)产业政策调控方法  (4)价格政策调控方法  (5)对外经济政策调控方法
   3、以对经济行为影响的力度与方式为基础确立的调整方法:
     (1)利益诱导方法:指采用法律确认的经济利益诱导方式 ,对宏观经济关系施加有影响力和法律后果的方法。
     (2)计划指导方法:指通过直接作用于经济活动的经济计划指标或长远规划来影响宏观调控关系的方法,其影响力要比经济参数作用直接得多
(3)强制控制方法:指政府依法对经济行为进行的某种限制或禁止,从而对宏观调控 关系施加强制影响力的方法。
四、宏观调控权及其配置:
   1、宏观调控权概念: 指政府为确保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平衡,实现国民经济持续 、稳定、协调增长的目标,而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的手段对社会经济运行进行调节与控制的法定职权
   2、宏观调控权配置:
(1)        纵向配置:即宏观调控权在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划分。
实施宏观调控的主体,只能是国家的中央政权 ,而地方政权不能实施。
(2)        横向配置:即宏观调控权在中央政府各宏观管理 部门之间的配置。
a. 一般说来,国务院拥有宏观调控权。与此同时,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等政府职能部门在具体地、大量地行使着宏观调控权。
           b. 需注意的问题:司法机关没有宏观调控权
                            应对各类具体的宏观调控权作出具体划分
在最高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之间,还可能存在授权立法问题
五、宏观调控综合协调制度:
1、建立宏观调控综合协调制度的目的:
(1)主要是提供不同经济调控部门之间政策、措施协调的程序和方式,形式稳定的协调机制,避免宏观调控部门各自为政,以提高宏观调控决策的效率。
(2)提供一种解决不同部门发生争议的途径,在不同部门之间形成一定的制约和监督,避免宏观经济政策彼此之间的相互冲突和抵消。
    2、宏观调控综合协调的必要性:
     (1)宏观调控综合协调是国民经济本身的内在要求和客观需要,单一的宏观政策或调控手段是无法实现宏观调控目标。
(2)只有进行宏观调控综合协调,才能防止宏观调控部门滥用或弃用宏观调控权,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
    3、我国宏观调控综合协调的现状及其法律调整:
     (1)明确宏观调控部门各自的职责权限是建立综合协调机制的前提。
     (2)建立宏观调控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和制约的协调机制同样重要。
     (3)我国目前迫切需要制定一部体现经济法理念的《宏观调控法》。
4、国外宏观调控综合协调制度的立法实践:
德国的《经济稳定与增长促进法》与美国的《充分就业和平衡增长法》是较为成功的立法 ,值得我国借鉴
    5、建立我国的宏观调控综合协调法律制度:
建立我国的宏观调控综合协调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为此,应当:(1)设立国民经济计划宏观调控委员会  (2)建立宏观调控的综合协调机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2023年自考资料 ( 豫ICP备17027556号-1 )

GMT+8, 2024-5-7 16:52 , Processed in 0.06265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