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考网( zikao5.com )

 找回密码
 注册

我自考论坛新人签到! 到各省圈子新人签到送奖励~ 进入自考圈子自考资料专题

历年自考试题和答案 集合2008年以来的自考试题及答案! 考必过一考通自考小抄 - 自考密卷

自考资料【注册网站】|论文指导QQ905363546 自考英语学习英语俚语学习自考公共课 自考专业课网站地图关于我自考网_zikao5.com

特别提醒:想登录了解网站可用临时帐号【加微信zikao99索取】
搜索
查看: 6596|回复: 10

[串讲资料] 2011年最新自考《语言学概论》复习必看资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16 13:3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目   录

第一章 语言和语言学        1
1. 为什么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        1
2. 简答语言符号的特点        1
3.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关系        1
4. 解释“符号”        1
5. 解释“语言”        1
6. 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1
7. 语言与言语的区别        1
8. 解释“普通语言学”        1
9. 解释“应用语言学”        2
10. 解释“传统语言学”        2
11. 解释“内部语言”        2
第二章 语音        2
1、解释“语音”。        2
2、解释“音高”。        2
3、解释“音强”。        2
4、解释“音长”。        2
5、解释“音质”。        2
6、简答语音中最基本的要素。        2
7、简答语音的本质属性体现在那些方面?        2
8、简答国际音标与音素之间的关系。        3
9、简述元音分类的依据。        3
10、解释“音位”        3
11、论述音位的性质(特征)。        3
12、音位的划分。        3
13、解释“音位变体”。        3
14、简答“对立关系”与“互补”关系。        3
15、简答音位和音位变体的关系。        3
16、解释“音位的区别特征”。        4
17、音位与音素的区别。        4
18、解释“音节”。        4
19、简答复元音与几个相连的单元音的区别。        4
20、解释“复辅音”。        4
21、解释“语流音变”。        4
22、解释“韵律特征”。        4
23、解释“音渡”        4
24、解释“二合元音”        5
25、解释“三合元音”。        5
26、简答汉语普通话的音节结构特点。        5
27、解释“时位”。        5
第三章 语汇        5
1、解释“语汇”。        5
2、简答语汇的性质和特点。        5
3、简答语汇的作用。        5
4、解释“词”。        5
5、解释“语”。        6
6、解释“基本语汇”        6
7、解释“一般语汇”。        6
8、解释“惯用语”。        6
9、解释“成语”。        6
10、解释“歇后语”。        6
11、论述一般语汇与基本语汇的关系。        6
12、简答汉语同音词产生的原因。        6
13、简答同音词与同形词的关系。        6
14、简答单纯词与单音节词的关系。        6
15、简答汉语语素的类别系统。        7
16、简答语素、音节与字符之间的关系。        7
17、解释“变性成词”。        7
18、解释“变形成词”。        7
19、解释“复合构词”。        7
20、解释“附加构词”        7
21、解释“重叠构词”。        7
22、简答后缀语素与词尾语素的区别。        7
23、简答词根语素和词缀语素的形式和作用。        8
24、简答离合词和词组词。        8
第四章 语法        8
1、解释“语法”。        8
2、解释“递归”。        8
3、解释“语境”。        8
4、简答语法规则的抽象性表现。        8
5、简答语法规则的递归性。        8
6、解释“历时语法”。        8
7、解释“共时语法”。        9
8、解释“个别语法”。        9
9、解释“句子”。        9
10、解释“语法规律”。        9
11、解释“普遍语法”。        9
12、解释“核心语法”。        9
13、解释“外围语法”。        9
14、语法单位可分为哪几级?它们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9
15、解释“语法形式”。        9
16、解释“语法手段”。        9
17、解释“词法范畴”。        9
18、解释“句法范畴”。        10
19、简答词法手段的类别。        10
20、简答句法手段的类别。        10
21、解释“语法范畴”,常见的词法范畴有哪些?        10
22、解释“词类”        10
23、解释“词组”。        10
24、解释“向心词组”。        10
25、解释“离心词组”。        10
26、解释“不完全主谓句”。        10
27、为什么词和句子是最重要的语法单位?        10
28、简答划分词类的标准有哪些?        11
29、解释“直接成分分析法”。        11
30、解释“复句”及其判定标准。        11
第五章 语义        11
1. 简答语言的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        11
2. 解释“语义”        11
3. 解释“语言意义”        11
4. 解释“语境意义”        11
5. 解释“词义”        11
6. 解释“词的理性意义”        11
7. 解释“义素”        12
8. 解释“义项”        12
9. 简答义素和语素之间的区别        12
10. 简答义素和义项之间的关系        12
11. 简答词的通俗意义和科学意义的区别        12
12. 简答义素分析的作用        12
13. 解释“单义词”        12
14. 解释“多义词”        12
15. 解释“本义”        12
16. 解释“引申义”        12
17. 解释“同义词”        12
18. 解释“反义词”        13
19. 解释“上位词、下位词”        13
20. 简答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关系        13
21. 为什么多义词在交际中一般不会造成歧义        13
22. 简答近义词之间的差别        13
23. 简答语义场的层次性和系统性        13
24. 解释“关系意义”        13
25. 解释“语气意义”        13
26. 解释“述谓结构”        14
27. 解释“语义指向”        14
28. 解释“歧义”        14
29. 解释“变元”        14
30. 解释“语义角色”        14
31. 解释“蕴含”        14
32. 解释“预设”        14
33. 为什么谓词是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地位        14
第六章 文字        14
1. 解释“字符”        14
2. 解释“他源文字”        15
3. 解释“复合字符”        15
4. 解释“表意文字”        15
5. 解释“意音文字”        15
6. 所有的书写符号都是文字吗        15
7. 什么是文字的作用        15
8. 现代汉语中的“文字”含有那些义项        15
9. 解释“楔形文字”        15
10. 简答“文字的创制”含义        15
11. 简答文字改革的类型有哪些情况        15
第七章  语言和社会        16
第一节 语言的起源和发展        16
一、语言的起源        16
二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17
第二节 语言的分化和统一        18
一、语言随社会的分化而分化        18
2.语言随社会分化为两种类型:        19
二、语言随社会的统一而统一        20
第三节 语言的接触        20
一、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        20
二、双语现象        21
三、语言转用        21
四、语言混合        22
第四节 语言规划        23
一、语言规划        23
二、官方语言的选择        23
三、民族共同语的推广和规范化        23
四、民族语言政策        23
第八章 语言和心理        24
1. 简答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24
2. 简答语言和抽象思维的关系        24
3. 什么是临界期        24
4. 简答语言与民族文化意识的关系        24
第九章 语言学的应用        24
1. 解释“应用语言学”        24
2. 解释“第一语言教学”        24
3. 解释“第二语言教学”        24
4. 解释“中介语现象”        24
5. 解释“语言迁移现象”        24
6. 解释“词典”        25
7. 为什么母语教学既有利于外语教学又干扰外语教学        25

 楼主| 发表于 2011-8-16 13:39:3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章 语言和语言学
1. 为什么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
答:语言能力和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有关,但语言不是一种生理现象,也不是一种心理现象,不是遗传的,而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完全是在一种语言环境中后天获得的,所以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
2. 简答语言符号的特点
答:(1)符号和语言,“能指”和“所指”。能指是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所指是给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创制了一个专门术语。(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也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完全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3)语言符号的强制性和可变性。在同一社会、同一时代,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是强制性的,而语言又是发展变化着的。(4)语言符号的离散特性和线性特性。话只能一个字一个字,一句话一句话地说,因此语言符号是离散的,而且在时间这根轴上是成线性排列的。
3.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关系
答:组合关系体现在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横向关系。聚合关系是在组合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相互替换,有共同的特点,故能聚合归类。组合是横向的结构关系,聚合是归类规则,有了组合、聚合关系,便展现出了整个语言平面,聚合关系是组合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或者说是从组合关系中分析出来的,而组合关系又表现为聚合类的线性序列。所以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有机地统一,不可分割。
4. 解释“符号”
答:符号指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5. 解释“语言”
答: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语言是均质的,是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鲜明的地区性、民族性和历史性。
6. 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答: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口语,第二种客观存在形式,是书面语。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口语和书面语中基本的语言成分也就是基本的语汇和语法结构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基本一致的。
7. 语言与言语的区别
答: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而含有个人要素或个人杂质的说话行为和说出来的话只能属于言语。
8. 解释“普通语言学”
答:语言学界把研究人类社会的语言这种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称为普通语言学。它以一般语言学为研究对象,探索各种语言所共有的特性、共同的规律、结构上的共同特点和一般原理。
9. 解释“应用语言学”
答:把语言学的理论和具体成果用来为社会实际生活中的某个领域服务,这是广义的应用语言学;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指专门研究语言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
10. 解释“传统语言学”
答:一般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学。
11. 解释“内部语言”
答:第一,内部语言是语言的一种形式;第二,内部语言的交际对象是说话者本人,且没有出声。因此,内部语言是没有说出口的内心的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6 13:39:4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章 语音
  1、解释“语音”。
  答: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
  2、解释“音高”。
  答: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它主要决定于发音体振动频率的高低。
  3、解释“音强”。
  答: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它主要决定于振幅的大小。
  4、解释“音长”。
  答: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它是由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决定的。
  5、解释“音质”。
  答:音质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个性特征,它决定于声波的形式。
  6、简答语音中最基本的要素。
  答:从物理学角度看,语音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质四要素。音质是最基本的要素,因为它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基本特征。影响音质的三个因素有:(1)发音体不同;(2)发音方法不同;(3)共鸣器的形状不同。语音中的音质也取决于上述三方面的因素,即(1)声带振动不振动,这是发音体方面的因素。(2)肺里呼出的气流所碰到的阻碍用什么方法克服,这是发音方法方面的因素。(3)肺里呼出的气流在什么部位受到阻碍,如果没有受到阻碍,口腔的形状又是什么样的,这些都会造成共鸣腔的不同形状。
  7、简答语音的本质属性体现在那些方面?
  答:语音的社会属性首先体现为:语音与语义的结合由社会约定俗成,离开了社会的约定俗成,就没有语言的产生,也就没有语音的存在。语音的社会属性还体现为语音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8、简答国际音标与音素之间的关系。
  答:国际音标是由国际语音学会制定、用来标写世界上各种语言或方言的语音的标号。它的制定原则是:“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可见,它与音素的关系是一一对应的。
  9、简述元音分类的依据。
  答:(1)可将元音按舌头起作用的部位分为舌面元音与舌尖元音两大类。(2)舌面元音内部又依舌位的高低或口腔的开闭分为高元音、半低元音、低元音等;依舌位前后分出前元音、央元音、后元音;依唇形的圆展分为圆唇元音和不圆唇元音。(3)舌尖元音内部又按舌尖的不同状态分为舌尖前元音、舌尖后元音和卷舌元音。(4)元音内部又可根据软腭升降的情况把它们分为口元音和鼻化元音两类。
  10、解释“音位”
  答:音位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它是特定的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11、论述音位的性质(特征)。
  答:(1)音位是从社会功能角度划分出来的,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语音单位,音位的这种区别意义的作用叫做“辨义功能”。(2)音位不仅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而且是具有这种辨义功能的最小的语音单位。(3)音位是由一组彼此差别没有辨义作用而音感上又相似的音素概括而成的音类。(4)音位总是属于特定的语言或方言,总是特定语音系统的成员,不存在超语言或超方言的音位。
  12、音位的划分。
  答:音位从构成材料上看,可分为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以音素为材料,通过音质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叫“音质音位”。通过音高、音强、音长来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叫“非音质音位”。非音质音位包括利用音高差别来区别意义的“调位”、利用音强等方面差别来区别意义的“重位”和利用发音长短来区别意义的“时位”。
  13、解释“音位变体”。
  答:同属于一个音位的不同音素就叫做“音位变体”。音位变体又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条件变体是指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而又同属一个音位的两个或几个音素。自由变体是指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里出现而又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几个音素。
  14、简答“对立关系”与“互补”关系。
  答:音素之间存在着两种重要的关系,一是“对立关系”,一是“互补关系”。对立关系指不同的音素可以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它们的差别会引起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改变,进而区别语素或词的意义。互补关系是指几个不同的音素各有自己的出现环境而从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
  15、简答音位和音位变体的关系。
  答:音位是从具体音素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功能音类,音位变体则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音位是用来概括反映一组音素的辨义作用的功能单位,音位变体则是音位在各种语音环境里的实际发音。
  16、解释“音位的区别特征”。
  答: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语音特征就叫做音位的区别特征,也叫区别性特征。音位的区别特征不仅可以使不同的音位相互区别,形成对立,而且还可以使不同的音位通过相同的区别特征联系在一起,聚合成群。
  17、音位与音素的区别。
  答:音位与音素的区别表现在:(1)划分角度不同。音素是从人类语音的音质上着眼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两个音若音质不同,就是两个不同的音素。(2)划分范围不同。音素是从人类的语言所能用到的全部语音里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而音位则是在某种特定的语言或方言的语音系统里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18、解释“音节”。
  答:音节是听觉上最自然,也是最容易分辨的最小语音单位,也是音位和音位组合而成的最小语音结构单位。
  19、简答复元音与几个相连的单元音的区别。
  答:复元音的几个成分同属于一个音节,发音时发音器官只有一次肌肉紧张;相连的单元音则各自分属于不同的音节,发音时有几个元音就有几次肌肉紧张;复元音是一个整体,发音时发音器官的运动是连续滑动的,元音的音质是不间断地逐渐变化的,中间会产生一连串的过渡音。几个相连的单元音是彼此独立的整体,发音时发音器官的运动是跳跃式的,元音的音质是突变的,中间没有过渡音。
  20、解释“复辅音”。
  答:一个音节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辅音的组合叫做“复辅音”。
  21、解释“语流音变”。
  答: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或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这种现象叫“语流音变”。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有:(1)同化,语流中两个不同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和它相同或相近。(2)异化,语流中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不相同或不相近。(3)弱化,语流中有些音在发音上变弱。(4)脱落,语流中某些原有的音消失。(5)增音,语流中有时加进了原来没有的音。
  22、解释“韵律特征”。
  答:韵律特征又叫超音质特征或超音段特征,指语音中除音质特征以外的音高、音长、音强方面的变化。长短音、声调、轻重音、语调都是韵律特征的构成要素。韵律特征的构成要素有两个特点,(1)他们永远都只能和音质成分同时出现。(2)他们都是一种对比性特征。
  23、解释“音渡”
  答:人们在说话时,音位与音位、音节与音节连成一串,形成前后相连的连续语流,这些语音单元在前后过渡、相互连接时,会因为自身性质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过渡和连接方式,这些方式叫“音渡”或“音联”。
  24、解释“二合元音”
  答:由两个元音组合而成的复元音叫“二合元音”,在二合元音中,前一个元音听起来比较响的叫“前响二合元音”,后一个元音听起来比较响的叫“后响二合元音”。
  25、解释“三合元音”。
  答:由三个元音组合而成的复元音叫“三合元音”。三合元音一般都是中间响两头弱,因而又叫“中响复元音”。
  26、简答汉语普通话的音节结构特点。
  答:(1)汉语普通话具备V、C-V、V-C、C-V-C这四种音节结构的基本类型,但是汉语普通话的音节中不允许出现两个或几个辅音相连的辅音群。(2)普通话的闭音节中的收尾辅音-G只能是鼻音。(3)普通话音节中的元辅音最多不超过四个。
  27、解释“时位”。
  答:长短音也可以像元辅音那样起区别意义作用,所以可以把它们看作一种音位,这种非音质音位叫“时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6 13:39:5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章 语汇
  1、解释“语汇”。
  答:语汇是语言结构系统的一个要素,语汇也可以叫词汇。语汇或词汇作为语言学的术语是一个特定的集合概念,是词和语的汇集。它只能指一种语言中全部词和语的整体,而不能指具体的一个一个的词或词语。
  2、简答语汇的性质和特点。
  答:(1)语言在产生时既有任意性又有理据性。任意性和理据性是统一的:任意性是语汇得以产生的途径,理据性是语汇不断丰富的手段。(2)语汇在表达上既有普遍性又有民族性。语汇的普遍性和民族性是统一的:语汇的普遍性使得各种语言的语汇能表达大量共同的概念,而民族性则使得某种语言的语汇又能体现一些独特的认识。(3)语汇在变化中既有活跃性,又有稳定性。语汇的活跃性和稳定性是统一的:活跃性使得语汇的个体元素不断增加和更替,这是为了满足社会生活的变化的需要;但稳定性又使得语汇的基本成分和整体系统保持固定和平衡。
  3、简答语汇的作用。
  答:就语汇在每一种语言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看,它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我们平时说话、写文章,都是先由一个个的词组成句子,再由句子组成段落、篇章的。所以,语汇在语言构成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没有语汇就没有语言。
  4、解释“词”。
  答:词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5、解释“语”。
  答:语是由两个以上的词构成但意义比较凝固,又经常作为一个整体单位使用的固定词组或熟语性语言片断。
  6、解释“基本语汇”
  答:基本语汇是语汇系统的基础和核心,它具有产生的历史长、使用的范围广和构词的能力强三大特点。
  7、解释“一般语汇”。
  答:语汇中除去基本语汇以外的那一部分即一般语汇,它包括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新造词等。
  8、解释“惯用语”。
  答:惯用语指表达习惯性比喻含义的固定词组,惯用语多为三个字。
  9、解释“成语”。
  答:成语是汉语独有的而且最大量使用的熟语形式,一般为四个字。
  10、解释“歇后语”。
  答: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熟语形式,指一种短小风趣、生动形象的语句,由两部分组成,一般只说上半句,下半句略去,利用谐音或比喻双关来表达某种意义。
  11、论述一般语汇与基本语汇的关系。
  答:语汇中基本语汇以外的词构成语言的一般语汇。一般语汇的特点是不为全民常用、使用范围窄、产生历史较短、构词能力较弱。一般语汇所包含的词的数量大大超过基本语汇的数量,内容也非常复杂。一般语汇对社会的变化很敏感,社会的发展变化首先反映在一般语汇中。一般说来,新词、古语词、外来词及行业用语、科技术语、方言俚语等都属于一般语汇。基本语汇和一般语汇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一般语汇中大量的词都是在基本词的基础上构成的,反过来,一般语汇又不断地充实基本语汇。
  12、简答汉语同音词产生的原因。
  答:汉语同音词产生的原因是:(1)语音偶合,汉语汉字数量多,但汉语普通话音节数量少,会造成语音相同。(2)历史音变。在历史上本不同音的词,随着语音的发展演变成为同音。(3)词义分化造成。
  13、简答同音词与同形词的关系。
  答:同音词指语音相同的词,同形词指字形相同的词,它们的关系主要有三种情况(1)同音不同形;(2)同形不同音;(3)同音又同形。
  14、简答单纯词与单音节词的关系。
  答:单纯词与单音节词,不是相同的概念,它们的划分角度不同,单纯词是从语素角度划分出来的,是指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单音节词是从音节角度划分出来的,是指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词。
  15、简答汉语语素的类别系统。
  答:(1)把语素分为“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成词语素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直接形成为词,即可以单用的语素。(2)把语素分为“自由语素”和“不自由(黏着)语素”。自由语素指某种语素既可以单独形成词,有时又可以单独说出来。因为是虚词,所以永远不能单独说出来,这就是黏着语素。(3)把语素分为“定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定位语素指的是在最小的合成结构中的位置是固定的,或者总前置,或者总后置。不定位语素是在最小的合成结构中位置不固定的语素,它们既可以前置,又可以后置。(4)把语素分为“实义语素”和“虚义语素”。实义语素就是有实在的词汇意义,或说本身直接负载了词汇意义的语素。虚义语素就是一般不具有实在词汇意义的语素。
  16、简答语素、音节与字符之间的关系。
  答:语素、音节与字符间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汉语中语素大多数是单音节形式,书面上用一个汉字记录,三者之间有一种对应关系。一般而言,一个语素就是一个音节,一个汉字。但是语素、音节、汉字又属于不同的范畴,语素是语汇单位,音节是语音单位,字是文字单位,因此将三者合起来看,就不成简单的对应了。
  17、解释“变性成词”。
  答:指语素转变词性而形成另一类词。即某些成词语素在语法功能上本来只是动词性的,或名词性的、或形容词性的,但在形成词的时候,却同时形成了两种词性的词。
  18、解释“变形成词”。
  答:变形成词是把原本合成词中的不成词语素变为成词语素再形成词,包括逆序成词和简缩成词两种。
  19、解释“复合构词”。
  答:复合构词就是词根语素+词根语素构成一个新词,构成复合词的词根语素都是实义的成词语素或实义的不成词语素。主要有陈述式、偏正式、支配式、并列式四种。
  20、解释“附加构词”
  答:附加构词就是词根语素+词缀语素构成一个新词,这样得到的合成词叫附加式合成词,即“派生词”。构成派生词的词根语素都是实义的成词语素或实义的不成词语素,词缀语素是不成词、粘着、定位和虚义的语素。按照词缀在词中的位置,派生词可分为三种:前缀式、后缀式和中缀式。
  21、解释“重叠构词”。
  答:重叠构词就是词根语素通过重叠形式而构成一个新词。这样得到的合成词叫重叠式合成词,即重叠词。汉语的重叠词包括:(1)名词性重叠词。(2)副词性重叠词。(3)多重重叠词。重叠词重叠以后既增加某些语法意义,也不改变重叠词本身的词类。
  22、简答后缀语素与词尾语素的区别。
  答:后缀语素与词尾语素有共同点,他们都不能单独成词。但二者又有所区别:从表意功能的角度看,后缀一般可以表示附加性的词汇意义,这是一种词汇意义。而词尾只表语法意义,而不表示什么词汇意义。
  23、简答词根语素和词缀语素的形式和作用。
  答:词根语素简称词根,是词的核心部分,词的主要词汇意义由它体现出来。词根语素都有一定的实在意义,与别的语素一起构成合成词时,也负载最主要的词汇意义。词缀语素又叫构词语素,构词语素位置固定,不作为词的主干部分,但又参与构造不同意义的新词。词缀语素也有某种意义,但一般不如词根语素的意义实在,而往往是一种抽象的类义,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参与构造新词。
  24、简答离合词和词组词。
  答:离合词和词组词是形式上或人们感觉上像词,但在结构性和意义的搭配性上又接近词组的特殊的语汇单位。由于可以插入或扩展,所以它们有相当于一般词组的特征;但在未插入和扩展的情况下又跟一般双音节词的长度差不多,所以至少在插入和扩展的情况下还是可以看作词,这就是所谓的“离合词”(可以插入某些成分的词)和“词组词”(可以进行较大扩展的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6 13:40:1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章 语法
  1、解释“语法”。
  答:语法即词的构成、变化和词构成词组和句子的规则。
  2、解释“递归”。
  答:递归指相同的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
  3、解释“语境”。
  答:语境是说话时的环境条件,包括特定的场所、对话人和上下文等。
  4、简答语法规则的抽象性表现。
  答:语法规则作为人们说话时人人都必须遵守的规则具有高度抽象的性质。词语和句子的数量是无限多的,因此不可能对每一个词语和句子都建立一条规则,于是就需要把各种现象加以归类。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对人们说的话中的单位、结构和关系的某种类的概括,供人们在说话时由此及彼,以类相从,在由各种类别构建的单位、结构和类系的框架内选出一句一句合格的话来。
  5、简答语法规则的递归性。
  答:“递归”指的是相同的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语言中句子的格式和长度各不相同,而且抽象也不能使新的规则不断地衍生,这样就需要让一种规则多次起作用。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一种有限手段可以重复使用的规则。语法规则的这种递归性质,使它成为一种简明的规则,帮助人们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时举一反三,以繁驭简。
  6、解释“历时语法”。
  答:历时语法指的是从语法发展变化角度纵向地、动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些语法现象在特定的时间过程中产生和消失的原因及其规律。
  7、解释“共时语法”。
  答:共时语法指的是从某一时期存在的语法现象角度横向地、静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一语法在特定空间范围内的语法表现形式和语法规则系统。
  8、解释“个别语法”。
  答:个别语法指的是对个别语言语法的研究,它既包括研究一种语言的语法系统,也包括研究一种语言中与其他语言不同的语法特点,意义在于发现各种语言独特的语法现象。
  9、解释“句子”。
  答:句子是由若干个词或词组按照一定规则组合成的,能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前后有较大停顿并带有一定的语气和句调的语言单位。
  10、解释“语法规律”。
  答:语法规律指语法规则本身,也就是客观存在的语法,即人们说话时直觉和习惯上所遵守的某种语感。
  11、解释“普遍语法”。
  答:普遍语法指的是对人类语言的语法共性的研究,其意义在于发现人类语言中共有的语法机制。
  12、解释“核心语法”。
  答:核心语法又叫小语法,仅指句法结构规则。
  13、解释“外围语法”。
  答:外围语法又叫大语法,它研究与语法有关的词语知识、语义知识和语音知识。
  14、语法单位可分为哪几级?它们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答:语法单位可分为三级六种:第一级中语素组由语素组成,它们的功能是用来构词;第二级中词组由词组成,它们的功能是用来造句;第三级中句组是由句子组成,它们的功能是用来表达。各种语法单位相互之间具备不同的关系。一种是量变关系,即语法单位之间只是所含成分数量的增减,但性质和作用不变。另一种是质变关系,即语法单位之间表现为性质作用的差异,但成分数量未必变化。
  15、解释“语法形式”。
  答:语法形式是能体现一类意义或有共同作用的形式就是语法形式,能体现语法意义的形式。
  16、解释“语法手段”。
  答:根据语法形式的共同特点把它们归并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形式的类叫做“语法手段”。
  17、解释“词法范畴”。
  答:由词的变化来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就是词法范畴。
  18、解释“句法范畴”。
  答:句法范畴是由结构的变化来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
  19、简答词法手段的类别。
  答:语法手段首先可以分为“词法手段”和“句法手段”两大类。其中词法手段主要包括“词形变化”、“词的轻重音”、“词的重叠”三类。词形变化又分为:(1)附加;(2)屈折;(3)异根;(4)零形式。词的轻重音是指通过词的某个部分重读或轻读而产生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词的重叠是指通过词或词中某个语素重复使用而产生的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20、简答句法手段的类别。
  答:句法手段主要包括虚词、语类选择、语序、语调四个小类。虚词就是通过使用虚词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语类选择是通过选择句法结构中可以组合的词类或词组的类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语序是通过句法结构中词语的位置顺序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语调是通过整个句子的音高、重音、停顿等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21、解释“语法范畴”,常见的词法范畴有哪些?
  答:根据某些语法意义的共同内容,把语法意义概括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意义的类就叫做“语法范畴”。语法范畴可以分为“词法范畴”和“句法范畴”两大类。主要由词的变化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就属于词法范畴。词法范畴又分为“体词属性范畴”和“谓词属性范畴”两类。常见的体词属性范畴有:(1)性;(2)数;(3)格;(4)有定和无定。常见的谓词属性范畴有:(1)时;(2)体;(3)态;(4)人称。
  22、解释“词类”
  答:词类就是词在语法上的分类。它指可以替换出现在语法结构某些共同组合位置上的词的类,即具有聚合关系的词的类。
  23、解释“词组”。
  答:特定的词类与词类的组合就构成了词组。
  24、解释“向心词组”。
  答:向心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相当于词组的中心语功能的词组。
  25、解释“离心词组”。
  答:离心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不等于词组中任何成分的功能的词组。
  26、解释“不完全主谓句”。
  答:能够补足缺少的成分而构成主谓句,或者说需以来一定的语境和上下文的补充才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就是不完全主谓句,或叫省略句。
  27、为什么词和句子是最重要的语法单位?
  答:词和句子是最重要的语法单位。因为词和句子都既是基本单位,又是最终单位,它们可以把各种语法单位联系起来。词是造句的基本单位,句子则是表达的基本单位。从构词和造句看,词既是造句的最终单位又是造句的基本单位;从造句和表达看,句子既是造句的最终单位,同时又是表达的基本单位。词和句子是既能联系低一级单位又能联系同级单位的语法单位。
  28、简答划分词类的标准有哪些?
  答:划分词类的标准有:(1)根据词形变化来确定词类,即形态标准。(2)根据词的意义来确定词类,即意义标准。(3)根据词的聚合位置来确定词类,即分布标准。功能分布的标准最具普遍性,而且是反映词类聚合关系本质的特征,是词类的本质属性。
  29、解释“直接成分分析法”。
  答:把复杂词组逐层切分,一直切分到词为止,或从词开始逐层组合,一直到复杂词组为止的方法,就叫做“直接成分分析法”或“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必须依据两条原则:一是“成结构”,二是“有意义”。
  30、解释“复句”及其判定标准。
  答:复句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互不从属的主谓结构组成,表达多个相互关联的较完整的意义,并且中间有较小停顿,或有特定的连接词连接,句子前后有较大停顿的句子。复句是复合句的意思。衡量复句的标准不是看有多少主谓结构或表达多少个意义,而是看句中有无停顿和关联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6 13:40:2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章 语义
    1. 简答语言的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
    答:语言是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工具,语义也就必然包含这两方面的内容,即一是思想,就是所谓的“理性意义”,二是情感,就是所谓的“非理性意义”。理性意义也叫逻辑意义或指称意义,是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在词语平面上,它是与概念相联系的那一部分语义,在句子平面上它是与判断和推理相联系的那一部分语义。理性意义是语义的基本要素。非理性意义是说话人的主观情绪、态度以及语体风格等方面的内容,它一般总是附着在特定的理性意义之上。
    2. 解释“语义”
    答:语义是同语言形式结合在一起的意义,同语言形式的结合是语义的基本特征。
    3. 解释“语言意义”
    答:语言意义是一般的、稳定的意义,是语言形式本身表达的意义。
    4. 解释“语境意义”
    答:语境意义是个别的、临时的意义,是语言形式在特定的交际场合、知识背景等语境音素作用下所表达的意义。
    5. 解释“词义”
    答:词义是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对一定对象的概括反映和主观态度。
    6. 解释“词的理性意义”
    答: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时,对一定对象的区别性特征的认识就是词的理性意义。
    7. 解释“义素”
    答:义素是从义项中分析得到的词义的语义特征。
    8. 解释“义项”
    答:义项是词典释义的最小单位,是从词语的各种用例中概括出来的共同的、一般的、稳定的意义。
    9. 简答义素和语素之间的区别
    答:义素和语素不是同一个概念,它们是两种性质上根本不同的单位。义素是对一个词的语义特征进行分析后所得到的最小语义单位;语素则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义素是一种从理论上分析出来的语义单位,就不是一种自然语言的单位,义素不直接与语音相结合。语素不仅有一定的意义而且有一定的读音,是人们可以直接感受到的自然语言的单位。
    10. 简答义素和义项之间的关系
    答:一个词可以同时有几个理性意义,其中一个意义在语言学上叫一个义项。现代语义学把分析音位的区别特征原理用于词义分析,把义项进一步分析为若干语义特征,这些语义特征就是义素。
    11. 简答词的通俗意义和科学意义的区别
    答:词的理性意义由于概括深度上的差别而分为两类:一种是人们对事物所具有的一组非本质特征的反映,这种词的理性意义可以称之为“通俗意义”;另一种是人们对事物的本质特征的反映,这种词的理性意义可以称之为“科学意义”。
    12. 简答义素分析的作用
    答:义素研究在语义研究和语法研究中被广泛使用,在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义素分析可以清楚间接地说明词义的结构,便于比较词义之间的异同,揭示近义词、反义词等词义关系,有利于词义的研究、学习和掌握。(2)义素分析有助于说明词语组合的语义条件。
    13. 解释“单义词”
    答:单义词即一个词的意义可以概括反映一类现象,单义词只有一个义项。
    14. 解释“多义词”
    答:多义词即一个词的意义可以概括反映相互关联的几类对象,也就是包含几个互相联系的义项。
    15. 解释“本义”
    答:多义词的多个义项中,最初的那个意义叫本义。
    16. 解释“引申义”
    答:由本义直接或间接衍生出来的意义。
    17. 解释“同义词”
    答:同义词指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
    18. 解释“反义词”
    答:反义词指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意义相反或相对的两个词。
    19. 解释“上位词、下位词”
    答:语言中有些词所代表的范围大,有些词所代表的范围小,如果后者所代表的事物可以完全包容在前者所代表的事物范围内,那么它们之间就具有上下位关系。其中所代表的范围大的词叫上位词,所代表的事物范围小的词叫下位词。
    20. 简答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关系
    答: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以一个语音形式来表示多个意义。区别在于:多义词的各个意义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同音词的意义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多义词是一个词兼有几个互相联系的意义,是词义的一种聚合方式,而同音词则是两个或几个不同的词,与词义的聚合没有直接的关系。
    21. 为什么多义词在交际中一般不会造成歧义
    答:一个词虽然可以有几个意义,但在使用中一般不会产生歧义。(1)词语总是在一定的上下文中使用的,特定的上下文会使多义词只体现一个意义;(2)人们的言语交际总是在一定环境中发生的,特定的交际环境也可以使多义词只体现一个意义。
    22. 简答近义词之间的差别
    答:(1)词的理性意义。有的近义词词义所概括反映的对象只是基本相同,但它们所指的范围不完全重合。有的近义词的词义所概括的对象虽然相同,但在强调的重点、方面或达到的程度都有所不同。(2)词的非理性意义,即附加色彩。有些是感情色彩不同;有些是语体色彩不同。
    23. 简答语义场的层次性和系统性
    答:层次性是语义场的一个显著特点,事物本身的分类是有层次的,因而反映事物类别的语义场也就形成了有层次的结构,若干较小的语义场可以集合成较大的语义场,若干较大的语义场可以集合成更大的语义场。系统性也是语义场的一个重要特点。一个语义场就是一个局部的语义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类属义划定的意义领域,被划分为若干块并分配给不同的词语,这些词语以一种互补的方式来对同一意义领域进行反映。系统中某个词语的意义会受到系统中其他词语的制约,系统中某个词义的变化或词语数量的增减,会导致意义领域的重新划分和分配,从而引起系统中其他词义的变化。语义场的系统性的特点反映出语言的词汇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24. 解释“关系意义”
    答:词语在组合时都要形成一定的结构关系,由这些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就叫做关系意义,包括语法关系意义和语义关系意义。
    25. 解释“语气意义”
    答:反映说话人使用句子的目的和说话人情绪的意义,包括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不同的意义。
    26. 解释“述谓结构”
    答:从语义结构上看,一个句子包括“情态”和“命题”两部分,情态包括时态、语态、语气等方面的意义,情态以外的部分即命题。一个命题在语义结构上可进一步分析为一个“述谓结构”。一个述谓结构由一个“谓词”和若干个“变元”组成,谓词一般就是句子中的谓语动词或形容词,是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成分。
    27. 解释“语义指向”
    答:句子某个成分在语义上指向哪儿,或者说同哪个成分或哪些成分发生语义联系,就是这个成分的语义指向。
    28. 解释“歧义”
    答:歧义是指同一形式的语言符号序列可能表达不同意义的现象。
    29. 解释“变元”
    答:变元又称“题元”、“项”等,是与谓词有直接关系并受谓词支配的语义成分。变元一般都是名词性的词语,在句子中经常充当主语或宾语。
    30. 解释“语义角色”
    答:根据谓词和变元之间不同的关系,可以把变元分为若干个类型,这种变元的类型一般称之为“语义角色”。常见的语义角色有施事、受事、与事、工具、结果、处所等。
    31. 解释“蕴含”
    答:蕴含是句义之间的关系的一种,就话语本身所表达的意义而言,如果有句义甲就必然有句义乙,就说甲蕴含乙。在一般情况下,蕴含的规律是含有下位概念或局部概念的句义蕴含有上位概念或整体概念的句义,而不是相反。这种蕴含关系通常可以从句子本身的意义推知,而不必以来特殊的背景关系。用公式表示为甲乙。
    32. 解释“预设”
    答:预设是句义之间的一种关系,预设是就话语本身表达的意义而言的,有句义甲就必然有句义乙。蕴含包含在句子的断言范围内,是句子的基本信息;预设不在句子的断言范围内,是句子的背景信息,用公式表示为甲乙。
    33. 为什么谓词是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地位
    答:一个述谓结构可以有多少变元以及可以有何种性质的变元,都是由谓词的语义决定的。因为谓词语义规定了述谓结构的内容,从而也就规定了句子的语义框架,有了这个语义框架,在用符合谓词语义要求的变元把这个框架填满,就产生了句子的命题。因此,在述谓结构中,谓词是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成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6 13:40:2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章 文字
    1. 解释“字符”
    答:字符即文字符号,是文字的最基本的单位,是直接跟某种语言单位相联系的符号。
    2. 解释“他源文字”
    答:他源文字是在已有的别的文字的基础上创制的文字。
    3. 解释“复合字符”
    答:复合字符是由单纯字符组合而成或由单纯字符和复合字符再组合而成的字符。
    4. 解释“表意文字”
    答:表意文字即全部字符都是意符的文字。
    5. 解释“意音文字”
    答:意音文字即一部分是意符,一部分是音符的文字。
    6. 所有的书写符号都是文字吗
    答:文字是用来书写某一种语言单位的符号,如果不是用来书写某一种语言单位的符号,即使表示一定意义,也不是文字。如红绿灯不直接与哪个语言单位对应,所以是一种符号,但不是语言符号,因而也不是文字。旗语、莫尔斯电报代码则不同,它们直接代表文字符号,可以说是文字的符号,所以是语言的符号。
    7. 什么是文字的作用
    答:文字的作用可以从三方面来认识:(1)从交际层次看,文字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克服了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扩大和完善了语言的交际功能。(2)从文化遗产和科学知识层次来看,文字是人们积累文化遗产和传播科学知识的媒介。(3)从整个人类的发展历史看,文字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8. 现代汉语中的“文字”含有那些义项
    答:(1)书写或记录评议的符号,也说“字”或“字母”。如汉字,英文字母。(2)语言的书面形式或书面语,如中文、英文等。(3)文章(多指形式方面)。
    9. 解释“楔形文字”
    答:楔形文字是公元前4000多年前,苏美尔民族用芦管在泥版上“压印”出来的文字。它们的笔道像一个个楔子,所以后人就叫这种文字为楔形文字。楔形文字是一种词语文字,同时也是意音文字。
    10. 简答“文字的创制”含义
    答:文字的创制指现代社会里为没有文字的语言创制文字,特别是政府或语言学家为没有文字的民族创制文字,不涉及历史上各种民族语言的文字的创制过程。
    11. 简答文字改革的类型有哪些情况
    答:文字改革的类型有三种情况:(1)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不变,只是对正字法的个别规则和个别字符进行调整。(2)整个文字类型不变,但是字符类型变了,如1928年土耳其进行的文字改革,几个月内,用拉丁字母拼写的新土耳其文全面替代了用阿拉伯字母拼写的旧土耳其文。(3)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都变了。如越南原来使用汉字作为他们的表意文字,现在改用拉丁字母的表音文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6 13:40:5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章  语言和社会
第一节 语言的起源和发展
    一、语言的起源
    1、研究语言起源问题的目的在于探索人类是怎样在其进化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创造了语言,是如何实现从没有语言到能够开口说话的历史性跨越的。
    2.研究语言起源问题包含两个不同的问题:
    (1)语言产生的条件问题,即语言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
    (2)人类语言的前身问题,即人类语言是从什么交际手段发展而来的。
    3.关于语言的起源,大致可以分为神授说和人创说两种。
    4、“神授说”的内容及评价:
    (1)概念:认为语言是上帝或神赐予人类的学说。
    (2)代表观点:①印度婆罗门教《吠陀》中:语言是神赐予人类的一种特殊能力。②基督教《圣经》中:耶和华创造了亚当,亚当创造了语言。③我国苗族传说:山神创造了人,并传授了语言。
    (3)实质:在当时科学文化水平极其低下的条件下,人们无法解释语言这种奇妙的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因此只得归之于神的恩赐。
    5、“人创说”的内容及评价:
    (1)概念:认为语言是人自己创造的,不是上帝或神赐予的。
    (2)代表观点:
    ①摹声说:语言起源于人类对外界各种声音的摹仿。这种观点只能解释摹声词的产生,无法说明人类语言的起源问题。
    ②社会契约说:语言起源于人们的彼此约定。这种观点注意到了语言的社会属性和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但无法解释没有语言的情况下人们是如何彼此约定的。
    ③手势说:在人类使用有声语言之前曾经历过-个手势语言的阶段,这种观点无法解释手势语言是如何发展为有声语言的。
    ④感叹说:人类的有声语言是从抒发感情的各种叫喊声演变来的。这种观点无法解释叹词是如何发展成具有理性意义的其他词语的。
    ⑤劳动叫喊说:人类的有声语言从人的劳动叫喊声发展而来。这种观点注意到语言起源和劳动的关系,但无法解释劳动号子是如何发展为语言的。
    (3)实质都是主观思辨的产生,缺乏科学的依据。
6.恩格斯关于语言起源的观点:
恩格斯说:“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起产生的……”劳动提出了产生语言的社会需要;为语言的产生提供了心理和生理上的条件。劳动也改善了原始人的发音器官,为语言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生理条件。应该说恩格斯对语言起源问题的论述已经相当全面了。
    7.与语言起源有关的现代科学研究:
    (1)研究的领域涉及动物学、古人类学、心理学等方面,在这些基础上形成了现代对语言起源问题的新认识。
    (2)经实验,黑猩猩没有像人类一样的喉头和大脑结构,因此它不能像人一样的说话。
    (3)从已有的研究成果看,晚期智人已经具备了产生语言的能力。
    (4)语言的起源必须具备三方面条件:
    ①人类的思维能力要发展到一定的水平。
    ②人类要具备一定的生理条件。
    ③人类社会有了产生语言的必要。
    (5)声音不受距离、光线的限制,不妨碍肢体劳作的优点使人类最终选择了有声语言。
    8.语言的起源为什么必须具备心理、生理和社会三个方面的条件:
    (1)心理条件:人类的思维能力要发展到一定水平,应该能够对客观世界的事物进行分类和概括,并具有一定的记忆和想象、判断和推理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心理条件,才有可能产生语言。
    (2)生理条件:人类的喉头和口腔声道必须进化到能够发出清晰的声音,才有可能产生有声语言。
    (3)社会条件: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到“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了”,具备了这样的社会条件,才有必要产生语言。语言起源的这三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而创造这三个条件的是人类的劳动。
    二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1.从严格意义上说,发展和演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发展是一个从简单到丰富,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演变只是一个单纯的变化过程,这种变化并不一定是从简单到丰富,从低级到高级。
    2、语言的发展演变体现在哪些方面:语言的发展演变在语音、语汇、语义和语法等语言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中缓慢地进行着。
    3、语言演变的例子:
    (1)语言演变使英文单词的拼写法和实际读音发生了偏差。
    (2)用现代语音读中国古诗,有韵律不合的现象。
    (3)老年人和年轻人之间存在语音差异。
    4.语汇、语义和语法的发展演变通过古今语言及不同时期语言的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到。
    (1)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日益活跃使词汇日益丰富。
    (2)语义的发展演变在词义指称范围的扩大、缩小上表现明显。
    (3)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语法的发展演变。
    5.语言发展演变的原因:
    (1)语言依存于社会,社会交际活动的需要是语言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2)社会的进步推动社会的发展。
    (3)社会的分化和统一推动语言的发展演变。
    (4)社会之间的接触也会推动语言的发展演变。
    (5)从根本上讲,语言的存在和发展是受社会制约的,社会交际的需要是语言存在发展的基本条件,但并不意味着一种语言中的每一项具体演变和发展都有其直接的社会根源。有些语言的演变现象要从语言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中去寻找原因。
    6.语言发展演变的两大特点:
    (1)渐变性:语言中逐步发展演变的,不允许有突飞猛进的变化。
    (2)不平衡性:语言内部的不同组成部分之间以及在不同的地域之间,语言发展的速度和方向是不一致的。
    第二节 语言的分化和统一
    一、语言随社会的分化而分化
    1.举例说明语言分化的产物有哪些:语言随着社会分化而分化。当一个社会集团由于某种原因而分化为几个社会集团时,语言也会出现分化。同时,社会分化程度的深浅也直接决定着语言分化的程度。
    (1)语言的分化首先表现为地域方言,即同一种语言的各种地方变体的产生上。地域方言是与社会的半分化状态相适应的。一个统一的社会,由于封建割据,交通阻隔等原因,有时分化为若干半独立的社会单位,它们之间的联系不多,关系疏远,交际减少,但整个社会并没有完全解体。这种社会分化导致语言社会功能的变化,从而引起语言体系中差别的扩大,一种语言分化为不同的方言。如汉语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先后形成了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
    (2)其次,语言的分化表现在有共同历史来源的亲属语言上。一个统一的社会,由于国家的解体、分治等原因,有时分化为几个独立的社会单位。语言便在不同方言的基础上继续分化为几种独立的亲属语言。例如,蒙古帝国瓦解后,原来的蒙古语便分化为许多独立的语言:蒙古语、东乡语、土语、达翰尔语、保安语以及苏联的希里亚特语等。
    (3)同一种语言还可因社会的社群分化而呈现出种种特色,这就是社会方言。
    2.语言随社会分化为两种类型:
    (1)地域方言和亲属方言。
    (2)社会方言。
    3.地域方言和亲属方言:
    (1)概念:同一种语言由于语音、语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差异而在不同的地区形成的地域分支或变体叫地域方言。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各个语言叫亲属方言。
    (2)方言的产生是社会的不完全分化和语言的发展演变共同作用的结果。
    (3)方言下又可分为次方言、土语。
    (4)方言之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上,语汇、语义、语法上也有一些差异。
    (5)方言间总会有些共同点,比如语音对应关系涉及的就是成批的词语,因而证明方言间有共同的历史渊源。
    (6)亲属语言之间的历史同源关系叫做亲属关系,它的重要标是语音对应现象。
    4.为什么说方言的产生是社会的不完全分化和语言的发展演变共同作用的结果,即地域方言是怎样产生的:地域方言是随着社会的分化和语言的发展演变而形成的。
    (1)居住和活动的地点分散,不同地区人们之间的言语交际频率很低,他们使用的原本相同的语言共同点就会不断减少,不同点将不断增多,久而久之,不同的方言就会形成。
    (2)一个疆域较大的封建社会,因生产、贸易不发达,交通、通讯不便利,很难保持完全统一的局面而处于不完全分化状态,这也会促使方言的产生。
    (3)大规模的集体迁徙也会形成社会的不完全分化,而使-种语言内部出现方言分歧。
    5.语言的谱系分类:可分为语系、语族、语支、语群四个层次。
    6.世界上的语言按亲属关系可分为九大语系,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是使用人数量多的两个语系。
    7.社会方言:
    (1)概念:语言或方言内部同一定的社会特征和社群相关联的变体和特点被称之为社会方言。
    (2)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在结构系统上不是同的。地域方言有自己独立的语言系统,它们之间的差异可以大到互相不能理解的程度,而社会方言没有独立的语言系统,不会妨碍交际。
    (3)造成语言差异的原因:
    ①阶级和阶级的差别。
    ②职业的差别。
    ③年龄的差别。
    ④性别的差别。
    ⑤文化程度的差别。
    ⑥宗教信仰的差别。
    (4)从根本上说,社会的社群分化是语言产生社会方言分歧的根源。
    二、语言随社会的统一而统一
    1.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个原来被割据的社会可以统-起来,几个原来完全独立的社会也会统一为一个社会,社会的统一迫切地要求语言的统一,语言就会随着社会的统一而逐步统一。
    2.语言的统一不能采用消灭现有方言的方法,只能用推广民族共同语逐步取代方言的方式来实现。
    3.通用语:是指作为各方言区之间的交际工具的一种方言。
    4.通用语和共同语的区别:共同语和通用语的性质不同。共同语是-种高级形式,旨在引导方言的发展,吸引方言向自己靠拢,并最后取代方言。
    5.作为一种语言的共同语产生基础的某一方言叫做基础方言。共同语的语音、语汇、语法系统都来自基础方言。基础方言的确定并不由人们的意愿决定,而由客观社会条件决定。
    6.共同语从形成到普及需要一个过程。
    7.一个国家内各民族所共同使用的语言叫国语,它是各民族间的共同语。
    8.为什么推广、普及共同语过程实际上就是逐渐缩小方言差别使语言趋于统一的过程:推广、普及共同语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逐渐缩小方言差别使语言趋于统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共同语可以在两个方面对方言产生强烈的影响。
    (1)引导方言的发展方向,吸引方言向自己靠拢。如新中国建立以来,汉语各方言都出现了明显的向普通话靠拢的趋势,许多方言色彩较浓的语汇已经或正在被普通话语汇所取代。
    (2)共同语会逐渐扩大自己的使用范围,而方言的使用范围将随之不断缩小。如我国方言区的许多学校普通话日益普及,正在取代方言而成为教学语言。在许多行业和机关内部,普通话也正在成为工作语言。
    (3)同时应该看到,共同语的形成和发展虽然可以使地域方言的分歧逐渐缩小,但语言的统一通常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第三节 语言的接触
    一、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
    1.语言成分的借用最常见最突出的是词语的借用。借词也叫外来词,它指的是音和义都借自外语的词。
    2.意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从外语中某个词的意义翻译过来,即意译词的词义来自外语,而词的语音形式和构词方式都是本族语言的。
    3.仿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语素逐个对译外语原词的语素造成的词,这种词不仅把原词的词义翻译过来,而且保持了原词的内部构成方式。
    4.汉语在吸收外采词汇方面有什么特点:
    (1)不同的语言对借词的接受程度可能有所同。这种接受程度除了社会、文化等因素外,同本族语言自身的结构特点以及人们的语言习惯有很大关系。
    (2)由于在汉语中语素、音节、汉字基本是一致的,使得说汉语的人在习惯上认定汉语的每个音节和每个汉字都是有意义的,因而在吸收外来词汇成分时,不习惯只把汉语的音节和汉字当作没有意义的记音符号来使用,也就是不习惯完全借音的形式,而总是喜欢用意译词和仿译词的形式来吸收外来成分。具体表现有:
    ①音译词被后来的意译词取代。如“电话”取代“德律风”;
    ②音译时想方设法带上意译成分,例如,音译加义类,如“啤酒”(beer);
    ③选用与原词意义相关的汉字,如“基因”(gene),等等。
    5.由于社会、文化以及汉语自身的结构特点和人们的语言习惯的关系,汉语对外来词有较大的抗拒性,致使许多汉语外来词都最终向着意译词的方向发展。
    6.在词语的借用过程中,还有可能出现借出去的词再借回来的现象。
    7.借词的历史层次是民族交往和语言接触历史的反映。
    8.借词虽然音义都借自外语,但在语音、语法上一般都要顺应借入语言的结构规则。
    9.除了词语的借用现象外,还有语音和语法的借用。语音的借用包括音位的借用和音位组合形式的借用;语法的借用包括词缀的借用、虚词的借用和语法规则的借用。语音和语法的借用一般不及词语的借用常见,而且这些借用成分在产生之初只在借词的范围内使用,而后才可能逐渐将使用范围扩大到本族语言的词语上。
    二、双语现象
    如何理解双语现象的含义:
    (1)概念:某一语言社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社会现象。
    (2)双语现象是一种社会现象,不指个人使用双语的现象。个人双语只是社会双语现象的具体体现。
    (3)双语现象和双语制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双语制指一种以法律形式规定两种语言或多种语言并用的制度。从实际看,双语制和一个社会的双语程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4)产生双语现象的社会原因:①使用不同语言的人杂居。②外语教育。
    三、语言转用
    1.如何理解语言转用的含义:
    (1)语言转用的概念: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和融合而产生的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指的是一个民族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而转用另一民族语言的现象,也叫语言替换。
    (2)语言转用不是指两种语言互相渗透,相互融合,最后混合成一种新语言,而是指一种语言取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共同的交际工具。
    2、语言转用的两种形式:
    (1)一个民族的全体成员换用另一种民族的语言。
    (2)一个民族的一部分成员换用另一种民族的语言。
    3、语言转用与哪些社会条件有关:
    (1)与民族融合密切相关,但语言的融合并不等于民族的融合。
    (2)同数量占优势的民族生活在同一地区形成杂居的局面,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保持密切的关系。只有在这种条件下,语言转用才有可能发生。
    (3)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哪一方发生语言转用,哪一种语言能够代替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共同的交际工具,主要取决于语言使用者在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人口数量上的优势。
    4.语言转用是-个从单语到双语,再由双语到单语的相当漫长的过程。语言转用必然会经过一个双语阶段,但双语现象并非都会导致语言的转用。
    四、语言混合
    1.概念:在不同语言频繁接触的地区,各种语言成分混合在一起产生的交际工具的现象。
    2.语言混合的形式:(1)洋泾浜语。(2)克里奥耳语。
    3.洋泾浜语是如何产生的:
    (1)是母语不同的人在相互交往时所使用的由两种或多种语言混杂而成的交际工具。它是在某一外语基础上进行简化,并经过当地语言的适当改造而形成的产物。
    (2)特点:①从语言功能上看,只有口头形式没有书面形式;使用范围狭窄,没有人把它作为母语。②从语言系统上看,语音结构经过当地语音系统的改造;语汇成分有限;语法也是不同语言的混合,语法规则减少到最低程度。
    (3)发展前途:①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而消亡。②发展为克里奥耳语。
    4.克里奥耳语:
    (1)是作为某个社会群体的母语来使用的、由两种或多种语言混合而成的语言。实际上是母语化的洋泾浜语。
    (2)克里奥耳语在结构、功能上较洋泾浜语完备,使用范围上也比洋泾浜语宽,因此在得到充分发展后,最终会变得和其他语言同样完备。
    (3)非克里奥耳化:克里奥耳语向着基础语言的方向发展,甚至克里奥耳语变为基础语言的一种变体。
    第四节 语言规划
    一、语言规划
    1.语言规划:
    (1)概念:社会对语言文字问题所作出的有组织有意识的管理、调节和改进。
    (2)主要内容:确定官方语言;确定民族共同语并加以推广;对有方言分歧的民族语言进行规范化;为没有文字的语言创制文字;对已有的文字进行改革;在多民族的国家中制定正确的民族语言政策等。
    (3)特点:是对语言的人为干预,同社会的经济、政治生活关系密切。
    2.语言政策:具有法律、法令或政令形式的语言规划。
    二、官方语言的选择
    1.官方语言的选择是语言规划的重要内容。
    2.官方语言的选择应该充分考虑到本国、本民族或本国各民族的长远利益,应该选用国内多数人使用的语言,或者是国内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高因而较有影响的民族的语言。也可以同时选用几种语言作为官方语言。
    三、民族共同语的推广和规范化
    1.语言规范化:对语言中产生的变化,既不能一概接受,也不能全盘否定,而是必须对它们作出评价和选择,这就是语言规范化。
    2.语言规范化的目的:向全社会推广一种标准语,消除由种种语言变异造成的分歧混乱现象,保障社会交际的正常进行,维护民族共同语的统一性,使其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
    3.语言规范化应该遵循什么原则和标准:语言规范化应该在认识了解语言发展演变规律的基础上进
    行,从语言社会功能的角度去分析各种语言变化的利弊,而且还要遵循“约定俗成”的原则。
    4.语言规范化一般不是或主要不是一个强制性的过程,而是一个通过倡导、宣传来引导社会公众自觉遵守的过程。
    5.没有一成不变的规范。
    四、民族语言政策
    1.民族语言政策是多民族国家语言规划中的重要内容。
    2.概念:主要是关于一个国家内部少数民族语言的政策,具体地说就是如何对待少数民族语言、如何规定少数民族语言的社会政治地位的政策。
3.内容:(1)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2)少数民族的语言教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2023年自考资料 ( 豫ICP备17027556号-1 )

GMT+8, 2024-5-6 14:49 , Processed in 0.08400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