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考网( zikao5.com )

 找回密码
 注册

我自考论坛新人签到! 到各省圈子新人签到送奖励~ 进入自考圈子自考资料专题

历年自考试题和答案 集合2008年以来的自考试题及答案! 考必过一考通自考小抄 - 自考密卷

自考资料【注册网站】|论文指导QQ905363546 自考英语学习英语俚语学习自考公共课 自考专业课网站地图关于我自考网_zikao5.com

特别提醒:想登录了解网站可用临时帐号【加微信zikao99索取】
搜索
查看: 4368|回复: 0

2011年10月全国自考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模拟试题和答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30 14:5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1年10月全国自考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模拟试题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皮亚杰独创的一种研究儿童思维发展的方法是()
A. 观察法
B. 临床法
C. 测试法
D. 作业分析法
答案:B
2. 儿童辨别空间方位的区域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能认识上下方位的物体
B. 只能认识靠近自己身体的物体
C. 只能认识正对自己的物体
D. 能逐渐认识前后和左右两个维度方位是一个连续的整体
答案:D
3. 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纵向层次中,最具操作性的是()
A.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总目标
B.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目标
C. 小、中、大班数学教育目标
D. 数学教育活动目标
答案:D
4. 对客观物体的相互位置关系的认识是()
A. 空间概念
B. 狭义的空间概念
C. 广义的空间概念
D. 空间方位
答案:B
5. 儿童计数能力发展的关键是()
A. 口头数数
B. 按物点数
C. 说出总数
D. 按数取物
答案:C
6. 根据前苏联学者的观点,儿童空间概念的发展,具体表现为儿童在进行()
A. 空间定位时的参照标准的发展
B. 空间定位时的参照系统的发展
C. 空间定位时的系统的发展
D. 认识空间方位时参照系统的发展
答案:B
7. 儿童最初理解的时间概念是()
A. 白天和黑夜
B. 整点和半点
C. 星期和天
D. 年和月
答案:A
8. 儿童在计数时,最初需要用手点着物体逐一计数,逐渐发展到可以用眼看着物体默默计数,这反映了儿童在数学学习中具有()
A. 从同化到顺应的心理特点
B. 从个别到一般的心理特点
C. 从具体到抽象的心理特点
D. 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的心理特点
答案:D
9. 下列属于学前儿童小班认识几何形体教育要求的是()
A. 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正确说出图形的名称
B. 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简单关系
C. 学习区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D. 学习不受颜色、大小和摆放位置的影响,正确辨认图形
答案:A
10. 如看数拍手,按要求摸图形等游戏属于()
A. 运用多种感官进行的数学游戏
B. 竞赛性的数学游戏
C. 结合音乐的数学游戏
D. 结合体育活动形式的数学游戏
答案:A
11. 下列哪一选项是大班儿童的时间概念发现呈现出的年龄特点()
A. 儿童能掌握一些最初步的时间概念
B. 儿童对于具体相对意义的时间概念如昨天、明天、今天还不能掌握
C. 儿童能理解并会说出早晨、白天、晚上、夜里等词汇
D. 儿童对时间的认识逐渐向更长、更短的时间段扩展
答案:D
12. 儿童常常认为早上就是起床的时候,上午就是上幼儿园的时候,这说明儿童的时间概念具有()
A. 主观性
B. 含糊性
C. 易和空间关系混淆的特点
D. 易受实际生活经验影响的特点
答案:D
13. 哪种教学方法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
A. 操作法
B. 演示讲解法
C. 谈话法
D. 观察法
答案:A
14. 在数学操作活动中,活动设计的重点是()
A. 教育目标的确定
B. 材料的提供和活动规则的确定
C. 操作材料的活动方式
D. 教师的指导和评价
答案:B
15. 几何形体是对客观物体形状的()
A. 分析与比较
B. 抽象与概括
C. 归纳与集合
D. 描述与反
答案:B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 为什么要对学前儿童进行数学教育?
答案:早期数学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培养儿童基本的数学素养。包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主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的态度等。学前儿童学习数学,不仅对学前阶段的发展,而且对他们今后学习,乃至一生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具体概括如下:(1)数学教育帮助学前儿童正确地认识世界;
(2)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
(3)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情感和个性发展。
2. 简述幼儿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过程和特点。
答案: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过程及特点:
(1)3~4岁
3岁半以前的幼儿面对实物,却不知道用它来帮助进行加减运算。他们要依靠成人将实物分开、合拢给他看,才能说出一共有几个或还剩下几个。他们不理解加减的含义,不认识加减运算符号,数的运算对这个年龄的幼儿来说是困难的。
(2)4~5岁
4岁幼儿一般会自己运用实物进行加减运算了,但在进行运算时,需要将表示加数和被加数的两堆实物合并,再从第1个一个一个地逐一点数后说出总数(即得数)。减法与此一样。这时幼儿完全依靠动作思维,是在最低的思维水平上学习数的运算。但4岁以后的幼儿已经表现出有初步的运用表象进行加减运算的能力了。
(3)5~6岁
5岁以后,幼儿学习了顺接数和倒着数,他们能够将顺接数和倒着数的经验运用到加减运算中去。此时,多数幼儿可以不用摆弄实物,而是用眼睛注视物体,心中默默地进行逐一加减运算。
5岁半以后,随着幼儿数群概念的发展,特别是在学习了数的组成以后,他们在教师引导下,开始运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加减运算,这样就从逐一加减向按群加减的水平发展。
3. 学前儿童分类教育的指导要点有哪些?
答案:学前儿童分类教育的指导要点有:
(1)明确各种分类活动的特点,引导幼儿进行分类活动。
(2)引导幼儿认识分类标记,让幼儿按标记进行分类。
(3)在分类活动中,教师应重视运用多种表现形式,帮助幼儿积累经验。
(4)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教师应结合各种情景,引导幼儿学习分类。
4. 为什么说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主动性、独立性、任务意识和规则意识的发展?
答案:通过数学教育可以形成儿童积极主动、独立的个性品质。首先,通过数学活动为儿童提供主动参与活动的机会。儿童在活动中可以自己选择活动内容和材料,自己独立完成各种数学操作活动,这对培养儿童积极、主动、独立、自主的个性非常有益。其次,由于规则在数学活动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可以通过数学活动要求儿童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操作,使儿童形成规则意识,学会遵守规则。最后,通过数学教育还可以培养儿童的任务意识。儿童起初并没有明确的
任务意识,有时在操作中会忘记自己正在进行的操作任务。在数学活动中,儿童会根据老师的要求逐渐形成初步的任务意识。总之,通过数学教育可以有效地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5. 教师口述应用题时有哪几种形式?
答案:教师口述应用题有两种形式:
(1)是在口述应用题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运用教具等直观材料进行示范,以帮助幼儿理解应用题的含义和结构。
(2)是教师口述应用题,幼儿进行解答,此时幼儿理解应用题,完全凭借头脑中的表象进行思考,这不仅提高了幼儿智力活动的水平,同时也促使幼儿的加减运算由动作水平的加减向表象水平的加减过渡。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22题必做,23、24题中任选一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6. 数学教育为何能帮助儿童正确地认识世界?
答案:首先,数学能帮助儿童精确地认识事物的数量属性。儿童接触的各种事物都和数、量、形有关,要解决各种问题就需要运用数学来加以解决。其次,数学能帮助儿童概括地认识事物。儿童学习的数学内容中包含着许多诸如对应、等量、可逆等数学关系,而数学教育可以帮助儿童体验并注意到蕴涵在具体事物中的抽象关系,获得对事物之间关系的认识。最后,数学教育能培养儿童对数学问题的敏感性,用数学方法解决日常遇到的问题。总之,通过数学教育,儿童能掌握
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发展基本的数学能力,并更好地认识客观事物,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1题必做,2、3题中任选一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试述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教师的“教”和儿童的“学”之间的关系?
答案:数学知识是一种逻辑知识。这种知识不是通过简单的“教”传递给儿童的,而是通过儿童自己的活动主动建构起来的。儿童建构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发展了思维能力。如果教师过于注重让儿童获得某种结果,而“教”给儿童很多知识,或者希望儿童能“记住”什么数学知识,实际上就剥夺了他们自己主动地获得发展的机会。事实上,无论是数学知识,还是思维能力,都不可能通过单方面的“教”得到发展,还必须依赖儿童自己的活动,也就是自己的学,通过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才能获得。儿童的学习活动过程就是和环境之间主动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它既包括和物(学习材料)的相互作用,也包括和人(教师、同伴等)的相互作用;既包括外在的摆弄、操作学习材料的过程,也包括内在的思考和反思的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儿童不断吸收、同化新的经验,同时也不断改变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完成新知识的建构过程。
教师“教”的作用,其实并不在于给儿童一个结果,而在于为他们提供学习环境:和材料相互作用的环境、和人相互作用的环境。当然,教师自己也是环境的一部分,也可以和儿童交往,但必须是在儿童的水平上和他们进行平等的相互作用。也只有在这样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儿童才能获得主动的发展。
2. 试述幼儿数概念形成、发展的过程与特点。
答案:幼儿数概念的形成、发展包括计数能力的发展,对数序的认识、数的守恒及对数的组成的掌握等几个方面。
(1)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
计数(数数)是一种有目的、有手段、有结果的活动。计数的结果与计数的顺序无关。
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顺序是:口头数数,按物计数,说出总物,按数取物。
幼儿早期的计数能力尚不稳定,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幼儿计数活动。研究表明:影响幼儿计数活动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在物体空间分布相同的情况下,点数物体的大小对幼儿计数活动会产生影响。因此,提供幼儿点数的物体大小要合适。
计数物体的空间分布对计数活动也有影响;幼儿计数活动的方式也会影响其计数活动的成绩;同时呈现并继续保持不变的计数对象对幼儿的计数活动有利,而相继呈现并先后更替的计数对象对幼儿的计数活动则较难。
(2)幼儿对数序的认识
数序,即自然数的顺序,指的是每个自然数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以及与相邻两数之间的关系。
①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为幼儿学习数序,形成数列概念做了最初的准备。幼儿的计数活动,为幼儿数序的学习积累了最初的感性经验。
②认识数序,即要能按序的观念排列10以内的自然数列。因此,幼儿要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理解10以内数与数之间的数差关系。
③幼儿对数的序列的认识,还包括对序数的认识。
(3)幼儿对数的守恒的掌握
数的守恒指幼儿对数的认识能不受物体的大小、形状、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认识10以内的数。
数的守恒标志着儿童概念发展水平,也是儿童思维过程结果的一种表现。
除空间排列形式变化的影响外,客观刺激物的不同,数目大小的不同,以及异数比较中的两数差别的大小不同等,都会影响儿童的守恒能否达到。
(4)幼儿对数的组成的认识
数的组成包括数的分解与组合。
4~7岁儿童掌握数的组成、分解的发展水平和特点:
4岁半以前的儿童完全不能理解数的组成和分解。儿童从5岁开始有可能理解,有10%~30%的幼儿会完成部分数的分解和组成。6岁幼儿接近基本完成,完全会分解、组成的人数达到40%。6岁半组和7岁半组的幼儿大部分已能掌握8的分解、组成,完全掌握的人数达到65%~85%。此时,幼儿能够完全地说出或用实物摆出8的各组分解或组成的形式,不需要任何提示,有的幼儿表现出相当熟练和有顺序。
3. 联系实际说明为什么选择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要注意生活性
答案:选择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要注意生活性,就是指数学教育内容应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这些内容应该是幼儿所熟悉的,也是他们所能理解的,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可以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数学反映的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中,任何物体、任何现象都与数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问题也是时时、处处都存在着。例如,这是一朵红花,那是二朵黄花;今天班上有3位小朋友没有来;水碗放在桌子上面,手帕是正方形的,车轱辘是圆形的,桌子是长方形的……幼儿在与环境的接触中获得了许多数学感性经验。
在幼儿数学教育中,有好多内容可以很好地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例如幼儿对数学的认识,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周围环境中哪些地方、哪些物体上有数字,这些数字表示什么,像房子上的门牌号码、书上的页码、汽车车牌上的数字、日历上的日期、钟表上的数字等等,它们分别表示不同的意义。又如学习倒着数,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情景和场合都需要倒着数,如从电梯上下来、马路上的红绿灯、微波炉等都是倒着计数的。通过幼儿自己去观察生活中众多的倒着计
数的现象,使他们感受到倒着计数可以让人们了解到某一件事离发生或完成还有多长时间。同时在此过程中,幼儿还会发现,数字可以顺着排列,也可以倒着排列,数目倒着排列时,其中任意一个数都比前面一个数小1,比后面一个数大1。学前儿童的数学教育活动内容如能注意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不仅会让他们感到学习的内容是熟悉的,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会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他们的身边,数学是很有用的,使他们更会注意、发现周围环境中的许多与数
学有关的事物和现象。我们的教育应该增进幼儿对他所处世界的了解,并要引起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四、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某小班教师设计了一个“我和小猫做游戏”的活动,通过为小猫发皮球、给小猫戴帽子,为小猫发红花等,学习用重叠对应方法比较两种物体的多少、一样多。
你对这一活动有什么看法,为什么?
答案:首先,从教学方法上分析,教师采用了重叠比较法,让幼儿在为小猫发东西的过程中发现两个物体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教师先让幼儿用与小猫同样多的皮球发给小猫,让幼儿感知什么是一样多,再让幼儿用与小猫数量不等的帽子、红花去发给小猫,让幼儿感知什么是不一样多,哪个多,哪个少。教师这样有目的地设计幼儿的游戏过程,让幼儿对两个物体进行分析、比较,感知并找出两组物体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促进幼儿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的发展。其次,再从教师使用的学具上分析,小猫、皮球、帽子、红花这些都是幼儿熟悉并喜欢的东西,提供的学具简单,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充分发挥了它的作用。
2. 请设计1~2个关于图形守恒的教学活动。(写出活动目的、活动过程及建议各部分)
答案:设计图形守恒的教学活动如下:
第一例:
活动名称:图形守恒
活动目的:复习三角形名称及特征(三条边和三个角,知道不论大小,颜色有什么不同,只要有三条边和三个角都是三角形)。能从周围的环境中找出与三角形相似的物品,培养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几何图形学具(盒内装不同颜色、大小的三角形和图形各若干)和彩色铅笔每人各1盒,练习纸每人1张。
(2)教师用三角形图1张。
(3)教师尽可能在环境中布置上三角形物品,如三角锦旗、彩旗、三角形的画等。彩色粉笔若干,黑板一块。
步骤:
(1)复习三角形
①操作感知。教师在黑板上画1个三角形。问:这是什么图形?如果儿童答不出。教师先不要告知三角形名称,应让幼儿通过以下操作感知,自己得出经验。如果有人能说出三角形名称,教师应再问:为什么叫它三角形呢?接着让幼儿从自己的学具盒中取出1个和黑板上一样的图形,请他们仔细看看,并用手指抚摸它的面和四周边缘,想想它是什么样。
②讨论。请几位幼儿分别叙述自己看和摸后的感受。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视情况提出以下问题:(教师手指沿1条边描画)这是什么?(必要时教师可告之这叫边),再指1个角问:这是什么?(角)有几条边?几个角?请几位小朋友分别指出并数给大家听。
③小结。幼儿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说:这叫三角形,为什么叫它三角形呢?因为它有三条边、三个角。
(2)它们都是三角形。
①挑出三角形
a.操作。请幼儿从自己的小盒里把三角形都找出来。
b.讨论。这些图形都叫什么名字?为什么它们的颜色、大小、样子都不一样,都叫三角形吗?可提示幼儿,看看它们的角,再看看它们的边是不是一样多,是不是三角形和颜色有没有关系?和大小有没有关系?和三角形的摆放方法有没有关系?
c.小结。经过讨论让幼儿认识到是不是三角形和颜色、大小和怎么摆都没有关系,只要有三条边、三个角都叫三角形。
②看看它们都是什么图形
a.教师出示三角形图或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画出各种不同颜色和形状的三角形(参见下图)。
b.提问。教师说:我在黑板上画了许多图形,你们说一说它是什么形状?(三角形)为什么叫三角形?这些图形的颜色、大小和样子都不一样,为什么都叫三角形呢?
c.小结,同上。
(3)复习
①寻找。让幼儿找一找活动室内哪些东西像三角形,再说一说家里什么东西像三角形,建议回家后寻找。
②画三角形。
让幼儿在纸上画出各种大小的三角形,最好再用彩色笔涂上各种颜色,然后轮流请几位小朋友上前,让他向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明:画的是什么图形?三角形有几个角、几条边?一共画了几个?为什么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的都叫三角形吗?
建议:自由活动时间可使用小几何图形卡片作自由拼图游戏。
第二例:
活动名称:可变的图形
活动目标:
通过操作懂得1个图形可以分割成几个图形,几个图形可以拼合成1个图形;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每人8个小三角形,4个长方形,4个正方形。
活动形式:
集体与个别活动相结合。
活动过程与建议:
(1)试一试:
①1个正方形能不能变成2个图形?怎样变?能变成2个什么样的图形?
②1个正方形能不能变成3个图形?怎样变?能变成3个什么样的图形?
③1个长方形能不能变成4个图形?怎样变?能变成4个什么样的图形?
④1个长方形可由几个三角形组成?
⑤1个长方形可由几个正方形组成?
(2)通过讨论,让幼儿了解:图形是可变的;一个图形可用折叠的方法变成各种图形;一个图形与其他图形相拼,可组成各种图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2023年自考资料 ( 豫ICP备17027556号-1 )

GMT+8, 2024-5-27 01:42 , Processed in 0.06503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